阅读记录

第三百六十五章 拉出去乱棍打死[1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自从赵桓回到了大宋。

 对李纲那个重用,委以科举,太学主考官重用。

 倒是李纲几起几落的经历,造成了他性格还是比较沉稳的。

 尽心竭力的督促各考官批阅试卷。

 对各种涉嫌舞弊的行为,也严厉查处。

 其间现实的能力,还是很让赵桓放心。

 愈发想让李纲代替李清照,做太学副山长,陪自己下西洋。

 对内外也有充足理由。

 李清照去过西洋,靖康大陆,李纲哪都没去过。

 只不过朱琏提醒赵桓,送神容易请神难。

 于是赵桓提出,太学招募学生时候,官员的短期培训,也不能停。

 应该两条腿一起走路。

 太学暂时增设一个副山长,由李纲兼任,负责本届太学学生培养。

 在汴梁跟各教习一起阅卷的李清照,负责对接吏部,三司,继续在登州开设各地官员进修之短训班。

 听闻消息的李清照只是笑了笑。

 她正在犯愁,该不该去西洋,有些担心赵桓嫌弃赵明诚,两口子会分开一年多。

 也不知道分开的时间,赵明诚会不会又弄房年轻的小妾进家里。

 毕竟今时不同往日,靖王如日中天,一言定官场,生意场上的生死,好多巴结不到李敬的士绅,改用了迂回的战术,找到赵家了。

 留下来也好。

 想起各地官员对她那份敬重,一点点不比太学学生差。

 手下吏员好多都是用熟了的。

 陈卓,黄灿,李芘,梁扬祖,朱胜非,张叔夜等大臣未必会跟赵桓随行,不缺客座教习。

 在圣旨到来的时候,欣然领命。

 倒是郑怜玉急了,知道消息的时候,就让人备了马车进宫。

 面见朱琏。

 “太后,上皇此举不妥啊,李易安才华横溢,古往今来,也是数得着的才女,不管是太学生,还是短训的官员,莫不对他执弟子礼,李纲虽然也有些能力,但是他学识上欠缺太多,未必适合做太学山长!”

 朱琏岂能不知道这些。

 更重要的是,赵桓找到一个合适对付章丘李家的点。

 为了不让太学瘫痪,他不敢贸然一下子拿下李清照。

 可是他想用李纲向世人宣告,没有李家人,他一样能做得好事情。

 “男人啊,就没有几个不好斗的,上皇昔日跟父皇斗管了,回来把李敬当成了对手,靖王是对手吗?要真是对手,人家在山东就不会坚定的扶持我了,想当年,老九还派人拉拢李敬,许他诸侯之位他都不动心,你说荒唐不荒唐?”

 “李纲的毛病也不少,虽说为人不结党,也不受贿赂,可是他渴望执宰大宋,让大宋回到仁宗时候的垂拱之治的局面,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吗?”

 朱琏提起这对君臣,不住的摇头。

 郑怜玉揪心的问她。

 “你劝了上皇,劝不住?”

 眼看朱琏点头,郑怜玉又问她。

 “你说,要不要我去临安,把那个老顽固请来?”

 “算了,上皇这个人,吃软不吃硬,你好好跟他说,他还能听进去!”

 “我看他是吃硬不吃软,盘儿,瑚儿对他意见大的很,若非担忧大宋乱了,我看他恨不得杯酒释兵权,都什么年代了,大宋正在争霸世界,兵将不强,就要挨打,宋人就要别人欺负,这么简单的局势都看不出来!”

 赵桓钻进了牛角尖,朱琏头疼的很。

 他拿李纲打压李敬,些许小时,李敬根本不放在心上。

 可累计多了。

 谁也不知道一天到晚笑的跟自家亲戚一样的李敬,会不会翻脸。

 “所以我们劝他兼任太学山长,去西洋,争取让他看看西洋的局势,潜移默化的影响!”

 “看着吧,这太学山长一做下来,明年学生任官,恍忽间,上皇觉得自己又有了班底,朝中还不知道如何动荡!”

 郑怜玉被李清照拉去太学做过客座教授。

 为了讲课,她还认真的查阅过各教习讲过的资料,李敬每次授课的内容,郑怜玉也要让人抄录过来。

 她对李清照非常欣赏。

 太学的学制在李清照任职副山长之后,一年年,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 一心为大宋培养了不少能用有为之官。

 以至于朱琏放心的让她直接做山长。

 李纲因为跟李敬打赌,也到太学做了教习。

 可是郑怜玉看过李纲的授课内容,充斥了大量的经义解读,质量堪忧。

 就这样的人,做教习都只配最低的一等,还做副山长。

 郑怜玉觉得赵桓脑袋被门夹了。

 “哎,你也不容易,现在大家都盼着柔嘉赶紧长大亲政,期间上皇少出一点幺蛾子!”

 急急忙忙的进宫,知道朱琏阻拦过,拦不住。

 郑怜玉摇着头,茶水都没喝一口,就出去了。

 直到走到女儿的公主府,才憋闷的开始吐槽。

 “大宋从靖康之难,皇帝和众多皇族,嫔妃被掳,伪帝称帝祸乱了大半个江山,走到今天的国泰民安,容易嘛?这该死的李纲,大宋变革时候,出力最少,如今跳出来,非要拉着赵桓往死路上跑,气死我了。”

 她都没想到,自己把李敬堵在公主府的厢房里了。

 眼看母亲都要冲入厢房来找自己。

 赵玉盘急急忙忙的出去。

 头发都来不及整理,倒是脸色红润,三十的人看起来跟十多岁的小姑娘差不多。

 “哎呀,母后,你担心这么多干嘛,大宋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宋,如今国泰民安,对外战局按部就班扩张疆域,宋人纵横天下享受人上人的待遇指日可待,他真要是一意孤行,那就好办了!”

 在赵玉盘看来,别说朝臣,就是大部分宋人心里都清楚。

 汴梁是怎么被破的。

 赵佶赵桓要是真有本身,大宋也就没有了靖康之难了。

 能走到今天,是李敬强行把朱琏扶上去了。

 不管是奇袭会宁府,还是万里远征。

 武勋集团付出了卓绝的努力,才把二圣完整的迎回来。

 如果赵家人恩将仇报,天下动荡的可能性极大。

 年轻气盛的李敬看似好脾气,未必能忍下这口气。

 但凡赵桓敢废赵柔嘉,军中就可能出现清君侧,保女帝的声音。

 杯酒释兵权更是一个笑话

第三百六十五章 拉出去乱棍打死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