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三百六十四章 是这样的吗?[1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本届恩科乃是大庆靖康皇帝回归,加上赵桓已经下定决心任职太学山长。

 所以赵桓在登州时候,就做了一个决定。

 把科举会试,殿试,太学入学考试,都放在了汴梁皇宫。

 汴梁皇宫现在也没人住。

 除了一些驻扎的禁卫军,有几个老宦官,管着一些年龄大,维持清洁的女官。

 里面空着也是空着。

 倒不如让天下学子感受大宋的巍峨气派。

 李敬和朱琏当然明白赵桓那点小算盘。

 当下朝臣抱团,身后站着李敬和朱琏。

 缺乏安全感的赵桓急于在士子中寻找新锐之臣,建立忠于他的班底。

 不过李敬和朱琏都不在意。

 在意也拦不住,人家是太上皇,监国太后自动隐身,他就是女帝没有亲政而手握大宋权柄的太上皇。

 礼部,教部在皇宫集英殿修缮,大张旗鼓准备两个月。

 乐坏了各地前来的士子。

 能到大宋皇宫考试,这可是以前高中会试才有的待遇,回去可吹一辈子。

 倒是上一科没有过的士子波澜不惊。

 乘船出海的兴奋至今记忆犹新。

 登州城几年时间暴起,日新月异,其繁华程度,不亚于今日之汴梁。

 一个个暗自许愿,本科一定要过。

 最好能考入太学。

 前几日见过赵桓和朱琏的蒲秋痕也一样。

 不过,他还是很震惊这届科考的准备。

 光搜身就跟以往不同。

 近万学子被引导到了一个皇宫侧门外一个新建的建筑,看起来像个大澡堂子。

 禁卫亲自守着让他们沐浴。

 之前的所有衣物,脱的时候,都被封箱了。

 手上带了一个号码牌子。

 沐浴出来,太上皇专门送每人一件一模一样的银色儒生袍,质地非凡,胸口绣着篆书的大宋靖宁四个字,衣角绣了考生名字。

 内衣,裹裤,外裤,袜子,鞋,还有一个手提文具的箱子,里面分格子整齐的装着笔墨纸砚。

 每人都一模一样。

 人靠衣衫马靠鞍,学子们彼此对望,看着同年考生一个个焕然一新。

 不论年长年幼,都露出笑颜。

 “天下相亲与相爱,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,今夜万家灯火时,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,天下相亲与相爱,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,今夜万家灯火时。或许隔窗望梦中佳境在。仰泰山之高穿时空隧道,身在接天的怀抱,年轻的心跳同步在骄傲,云中圣贤的微笑,蜿蜒黄河水相聚东入海,龙出涛尖和浪尾。这心海盛会九洲的祥瑞,意动神飞,东风轻轻吹。”

 忽然间,乐曲奏响,歌声嘹亮。

 学子们寻歌奔跑。

 在宫里一个类似汴水虹桥的汉白玉桥对面,看见了一群美人在舞蹈。

 确切的说,载歌载舞。

 一身宋装的李敬侍女和部分临海居女官,长公主们跳起后世节奏的舞蹈,完全没有违和感。

 宫墙上的李敬别了别嘴。

 嫌弃的小表情被宗泽尽收眼里,不解的问。

 “这歌不错啊,不完全应景,可是挺欢快的,舞也不错,跟以往那些慢悠悠的调子很大不同,老夫喜欢.........”

 “歌是太后定的!”

 李敬那个语气,好像是认定赵桓就没有歌舞方面的审美。

 宗泽,梁扬祖,朱胜非,张叔夜,刘韐他们都不知道。

 李敬嫌弃赵桓康他人之慨,报复自己上次言下之意说赵桓带绿帽子上瘾。

 皇宫是什么地方,这里出现的女人,都是皇帝的女人。

 赵桓偏偏让自己侍女来这里跳舞,纯粹是恶心自己。

 果然,士子们一边被禁卫引导走,一边交头接耳。

 “这曲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,词牌也好特别。”

 “舞蹈的是太上皇的嫔妃和女官吗?好漂亮,好华贵!”

 “听说除了太后,女帝和贤福公主,大宋的公主嫔妃都被金人........”

 “土豹子,想死尽管胡说!”

 “你们想被剥夺考试的资格离我们远点。那个领唱和领舞的,是名动天下的李师师,李大家,旁边那个,是寰宇楼的东家,当今太上皇的妹妹赵赛月,我大宋皇室第二十九长公主!”

 卧槽!

 两人一声低吼下,不知道多少学子心里吐出这个词。

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。

 哪怕穿了新衣服的学子,看着欢快的歌舞,还有些紧张。

 那几个胡说八道的,被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亲戚低吼,一下子吓的面无血色。

 其他人则纷纷注视对面的舞台。

 直到一曲过后,对面歌舞的美人散了。

 在禁军的驱赶下,一个个才赶到集英殿外,临时分成了小格子里,在主考官李纲的主持下,开始会试。

 梁扬祖,朱胜非,张叔夜等人嘴上不说。

 看着李敬和宗泽都有些同情。

 赵桓回到大宋的道路之艰难,李敬和宗泽付出的努力,不是单单的逆天改命那么简单。

 回来之后第一次科举,赵桓居然启用了政见跟李敬完全不同的李纲作为主考官。

 明晃晃的把这份过河拆桥摆在台面上。

 就这个对待功臣的态度,赵家祖传的作风,真是一脉相承。

 混到这个地位的没人是傻子。

 这等小手段,也就欺负欺负忠臣,换个世之枭雄,匹夫一怒,毁了这太平盛世又如何。

 “宫墙上好热闹,诸位卿家都在呢?”

 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一向不是朱琏的作风。

 当这道华贵的身影娓娓登上宫墙的时候,宗泽,李敬跟朝臣们纷纷鞠礼。

 对于朱琏,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。

 “见过太后!”

 “见过太后!”

 “诸位卿家平身,上皇任李纲为主考官,诸位不要多想!”

 果然,赵桓回来以后,朱琏是不太愿意管朝政的事情。

 但是有些事情,她不得不出面。

 “想必你们也知道,上皇昔日做太子时候,朝中重臣无一瞧得上太子,登基后他好不容易提拔了陈卿家,宗卿家,刘卿家,却要跟父皇和朝中其他官员角力,最后导致汴梁沦陷,百姓蒙难,身陷令圄。”

 朱琏这番解释,无非想告诉这几个臣子,回来的赵桓习惯性的把自己代入跟赵佶争权的状态。

 极度缺乏安全感。

 “太后,我

第三百六十四章 是这样的吗?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