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袁耀点点头,对众文武道:
      “诸卿所言极是,穷兵黩武、绝非我大乾立国之道。
      现在诸侯已被我军击退,我大乾难得有一段可以从容发展的时间,正好施行新政。”
      徐庶问道:
      “不知主公所说的新政,究竟是什么?”
      “改革官制、囤粮草、促民生!”
      袁耀言简意赅地回答了徐庶的问题。
      “大汉的官制,在孤看来并不妥当,拥有不少改良的空间。
      这些时日孤想出一套新制,可以适用于我大乾。
      孤已将此官职编写成书,诸位可以看一看,咱们共同探讨。”
      袁耀所说的官员任用制度,正是三省六部制。
      这套制度要比大汉的官制先进很多,还可以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。
      在大乾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之下,三省六部制最为实用。
      “史阿,把书给诸位大人发一发。”
      史阿将袁耀编写的《三省六部制》分发下去,众臣看到之后,不由交口称赞。
      这样的制度,确实能让大乾朝堂的运转更有效率。
      刘晔看完《三省六部制》之后,对袁耀道:
      “主公,臣以为此制要比大汉的官制优越许多。
      若能施此法,乃我大乾百姓之福。
      只是陛下那边…”
      见刘晔担心袁术,袁耀笑道:
      “我父皇确实不愿更改旧制,不过也不影响我们实施此策。
      我可以跟父皇商议,将三公九卿保留下来。
      让三公九卿之位,逐渐成为虚职,封赏给对我大乾劳苦功高的老臣。
      而三省六部官员为实职,逐渐取代三公九卿的权力。”
      刘晔闻言一脸钦佩地看着袁耀道:
      “原来主公早就想好了应对之法。
      主公算无遗策,臣佩服。”
      贾诩说道:
      “主公这样做,势必会架空陛下身边的一众旧臣。
      这些旧臣本身倒不算什么,可他们的家族势力甚为庞大。
      大族子弟,多在我大乾身居要职。
      如果他们因此不满,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。”
      袁耀对贾诩笑道:
      “孤定下的策略,一定要施行,容不得任何人忤逆。
      他们不满也好,革职便是。”
      贾诩问道:
      “若是将一大批官吏革职…
      那何人能顶替他们的职位?”
      袁耀对众人道:
      “孤在江东兴办书院已有数年,培养出了不少学子。
      如今这些学子们已经学有所成,自然要给他们机会,让他们入仕我大乾。
      父皇麾下那些世家豪门的子弟们不让位,我大乾又哪有位置让他们一展才华呢?”
      自袁耀一统江东之后,不惜重金在江东各郡兴办书院,传授百姓知识。
      袁耀能生产出纸质书籍,兴办书院根本不是什么难事,只需要花钱就行了。
      而以大乾的富庶,袁耀根本不缺钱。
      几年下来,第一批进入书院学习的学子们,已然学有所成。
      他们未必是出将入相的大才,可担任一些基层官吏,倒是绰绰有余。
      鲁肃说道:
      “主公,若是以察举之法选拔人才,这些出身寒微的学子,恐怕难以被选上。”
      袁耀笑着对鲁肃道:
    &nbs

第612章 三省六部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