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二一九回 事在清丈 实在人心[1/2页]

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 22年从头再来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在清丈田地这件事情上,官府最缺的其实还是掌握丈量技术的人才。


      在过去,清丈这件事情大都是依靠乡里自决,让乡里自行申报田亩的资料,这样确实让官府节省了大量的人手,可是也带来了不少弊端。


      最直接的就是没有一个双查机制,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弊病。


      明太祖朱元璋在这点上是最踏实认真的,他规定官方的户口档案数据—黄册需要每十年更新一次。


      只不过后来的人压根就没有执行这条规定。


      盛宏很清楚,朝廷要清丈田地,地方各科那些个社交能力大于专业能力的吏员根本就不能指望。


      第一,他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。


      第二,他需要选定一个开始点。


      从神京开始清丈,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


      作为顺天府的知府,他对神京四周的状况十分了解,通过翻阅卷宗,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。


      神京四周,虽然分布着许多勋爵官员们的庄子,这些庄子情况各异,但有一点很奇怪,这些庄子占有的田亩数字在整个顺天府之中比例并不高。


      对此,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。


      还是盛老太太给他解了惑。


      高皇帝当年酬谢功臣时大多都是赐给金银,就是为了省下土地。


      四王八公之中,四王裂土封王,已是最高的奖励。其余的八公还有下面的列侯们,朝廷虽然也有赐给庄子,但大都是在关外或者其余偏远地区。


      这是高皇帝的决策,这一来由勋爵带头开发,边关的力量得到充实,关内的田地也能分给有需要的人。


      盛宏恍然大悟,想着曾经翻阅过的各项案牍,他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

      就从神京这里开始清丈!


      不过,在那之前,我得去一趟宫里……


      盛宏默默想着。


      回到北庄,贾兰还在与焦大聊着清丈的事情。


      “这位盛大人也真是个人才,也不知他从哪儿找来这么一群深谙清丈的人,有老农、有学徒、有掌柜,各色各样的人都有。


      老农除了帮忙丈量田地,还负责鉴别田地的成色;掌柜和学徒则一刻不停地将计算着田亩大小并且画成图册。


      为防止有人捣乱,还派来了宫中的禁卫。


      那些个大户的脸色啊,啧啧……”


      焦大感叹了一句,顿了顿看着贾兰:“说起来,兰哥儿这位盛大人貌似还是你乡试的座师?”


      贾兰点头:“正是。”


      “不简单啊,听说他家老太太还是勇毅候家的嫡女,真是家学渊源啊。”焦大赞叹不已。


      嗯,那位老太太也是极有才华的。


      贾兰暗道。


      盛家诗书传家,但却不是死读书之人。


      贾兰与盛宏的儿子长柏、长枫都有书信联络,长枫性子有些跳脱,思维灵敏活跃;长柏一副老成的样子,可君子六艺样样都有所涉猎,对数学也颇有研究,时常与贾兰探讨算学上的问题。


     

第二一九回 事在清丈 实在人心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