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372章 委员长的底线[1/2页]

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在第一次晋南战役结束之后,江东曾让工业发展委员会组织人手扩建从晋城到潞安之间的公路。
      扩建后的公路虽然比不上后世高速公路那般宽畅,但是整条公路都铺上了混凝土和水泥,极为平坦。
      比之以前坎坷破烂的泥巴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。
      但是黎城之战打响后,日军航空兵曾对潞安到高坪之间的公路有过一定程度的破坏。
      好在政治部和工兵营等单位配合给力,动员了一定数量的老百姓修桥补路,让运输通道很快又变得通畅。
      委员长此刻所乘坐的轿车正行进在晋城到高平之间的公路上。
      公路平坦,车辆行驶时自然平稳,车内的委员长也很舒服。
      乘坐体验比他在重庆市内出行时都要更好。
      因为重庆很多都是青石路,没有铺水泥。
      他结束假寐状态,拉开车帘,饶有兴致地望向窗外。
      最先映入他眼中的不是平坦宽畅的公路,而是道路两侧密密麻麻的人影。
      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往北走,肩上和背上是沉甸甸的物资。
      人群中间有穿军装的,但更多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。
      委员长看到百姓们背着的有的是粮食,有的是军服……
      沉甸甸的物资压在肩上,百姓们似乎不觉得累,一边走还一边聊天,神情偶有严肃,但更多时候都是轻快。
      “唰!”
      委员长拉上车帘,再次进入假寐状态。
      同车的白崇禧和王世和觉得有些奇怪,但谁都没有发问。
      白崇禧将刚才委员长所看的场景又看了一遍,眼中闪过一抹笑意,似乎懂了委员长此刻的心思。
      “江东的部队深得民心!”
      这是委员长从刚才车窗外的场景中得出的结论。
      这样的场面他在北伐的时候也见过,那时候革、命军深得人心,每占领一座城市必能得到各个阶层百姓最真诚的欢迎。
      但是自从27年后,这样的场面就很难出现在革、命军所经过的地方了。
      从27年到37年,这样深得人心的场面还发生在一支他不愿意提及名称的军队上。
      “可为什么江东也能得到这么多老百姓的真心支持?难道就因为他能打胜仗?”
      委员长第一次来到江东控制的地盘,心中满是疑惑。
      根据军统的情报,江东和那边并无关系,甚至两方间还因为地盘的问题闹得很不愉快。
      他并不怀疑军统所给的情报是错误的,因为在委员长看来,如江东这般高傲且有能力的人,是不会屈尊以泥腿子为伍的。
      如江东这般的人他在国军序列中还见过一个,
      薛岳!
      他们都是心高气傲的人,有时甚至连领袖的命令都不放在眼里。
      要让他们去进行所谓的游击战,慢慢的成长,那是不可能的。
      适合他们的只会

第372章 委员长的底线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