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三百七十二章 我只能奉陪[1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当郑怜玉带着所有太学考试的试卷抵达登州的时候。

 朱琏跟登州的大小官员都在意料之中。

 李清照连忙招呼太学教授,教习进入阅卷状态。

 陈过庭,曹辅,陈卓等人也纷纷前去太学帮忙。

 以东京现有官员对杂学的理解水皮,改不出试卷,在情理之中。

 可李纲被削爵,还流放到塞尔柱。

 这却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。

 宋朝的爵位不值钱。

 除了对名教优握态度世袭衍圣公,对柴家后来优握而世袭崇义公,其余爵位均不能世袭。

 皇帝的侄儿对亲王爵位也不能世袭。

 终身爵位价值也就相当有限了。

 大宋对有功的大臣封爵,也屡屡出手。

 降爵、夺爵或复爵,也很常见。

 集英殿的事情,李纲作为主考失察,也是揣摩赵桓意思流露观点,被学子钻营,要说他勾结学子,故意然李敬难看,不太可能。

 罢相,流放,降爵这个处罚过重了。

 “我们这个上皇,还真是君心难测啊?”

 刻薄寡恩,反复无常,欲壑难填。

 好测的很,说什么君心难测。

 宗泽没有参与太学试卷的评阅,把李敬叫在海边。

 李敬显然看清楚他的意思,赵桓的种种做法他看不惯,可是李敬要反,他也不同意,有些忧心大宋的未来。

 “宗帅,退不得,西方诸国也好,扶桑人也好,都很善于学习,为了启迪更多的大宋百姓识字,读书,各种教材不可能对这些国家保密,他们之中的卓越者,必然会翻译成为本国文字,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到千年,用不了多久,也会赶上来!”

 “你说过,这些人都是狼崽子,比金人更狠,一旦让他们强大起来,指鹿为马,会欺负的我华夏族抬不起头来?”

 宗泽顿时有些明悟了。

 不管是汴梁城头,李敬指点完颜宗望西行,还是把扶桑人,不断的往西洋迁徙。

 都是在驱狼吞虎,利用金人,扶桑人的嗜杀,消耗西方的人口。

 同时这种嗜杀又是双刃剑。

 让双方结下百年仇怨,大宋完全可以进一步逼迫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,让他们进一步内斗。

 在还没有学到宋人各种成熟技术之前。

 “宗帅,人的一生很短,有人还说过,慧极必伤,情深不寿,我甚至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,但是我只要活着的一天,就不允许开历史的倒车,让宋人强大的火苗熄灭!”

 同样爱国重于忠君。

 宗泽对待君王,远比李敬忌惮的多。

 “你小子就不怕太后和女帝失望?”

 李敬只要不反,大宋朝臣,太后,大部分都会站在李敬这边。

 他一旦反了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 未必所有的宋军和宋人都愿意跟着李敬。

 尤其是大宋各地局面复杂,忠于大宋的官员,比比皆是。

 “从勤王之战,山东扶持皇后监国,到宋金几次大捷,设计出兵中亚,我问心无愧!”

 听见李敬说问心无愧,宗泽也赞同的点头。

 昔日赵构称帝,李敬扶持朱琏监国的时候,他也曾同时不看好两人,在汴梁按兵不动。

 论对赵家和靖康皇帝的忠诚,李敬确实问心无愧。

 “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面前,个人私情不值一提,宗帅,你想过没有,昔日阿骨打起兵反辽,各部落兵在来流水会合,共有二千五百人,就这样一个人数,一路壮大,打垮了辽国,打下了汴梁。这说明垂拱而治这种方式,在团结,奋发的游牧少数民族面前,不堪一击。”

 金人崛起,创造了奇迹。

 这份奇迹身后所隐藏的,就是辽宋制度的腐朽。

 “如果大宋再回到这种重文抑武,士大夫替天子愚弄百姓的治国道路上,今日赶走了金人,明日或者又出现一个高句丽人更或者金人,蒙古其他的游牧少数民族从中亚杀回来,我华夏族又成了人家圈养的羔羊!”

 李敬冰冷的话语,藏着对赵桓浓浓的失望。

 心胸狭窄又好大喜功。

 眼光短浅又刚愎自用。

 什么都不懂,还自以为是。

 将士们拼了性命把他救回来,连感恩和礼贤下士都没有。

 跟当初城墙上以封赏谢功勋的靖康皇帝判若两人。

 这人实在太善变了。

 “李敬,趁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,我去西洋。”

 宗泽已经当面向赵桓辞官了,尽管朱琏给他又穿上了紫袍。

 他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赵桓。

 反,他做不到。

 倒是到了西洋,他可以稳住大宋在西洋的各路将领,不让国内的是是非非,影响了征伐西洋的计划。

 “可以啊,到时候宗帅还可以看看李纲在塞尔柱,搞些什么西洋景!”

 比起李纲那个倒霉蛋。

 这么大年龄了,罢相,丢官,降爵。

 恐怕以后再也没有起复的机会了,连回国都难。

 一路走的极为狼狈。

 没有直达西洋的船只,还自己去求水师,水师官兵知道李敬和长公主都不喜欢他,不知道要被如何刁难,这一路并不容易,一路转乘到南洋,然后南洋找西洋舰队的船只搭载前往塞尔柱赴职。

 人生地不熟,连当地语言都不通。

 宗泽觉得自己幸运多了,至少还有朱琏和女帝把紫袍送到皇宫门口,还一路安慰自己。

 两人大笑起来,笑声发散出浓浓的幸灾乐祸。

 宗泽说走就走,李敬当即给他安排了去南洋的船,除了大型舰队,目前大宋海军因为编制缘由,把西洋单独列为了一个统制管辖,没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直航西洋的船员配置。

 他这么一走,洒脱率性。

 惊呆了朱琏。

 知道朱琏会挽留,所以宗泽只给朱琏留了一封书信。

 看完信件以后的朱琏,不知所措。

 连忙让赵金儿请来了郑怜玉。

 “宗帅说大宋已经到了危险的关头,让我不要顾及上皇感受,聚拢朝中重臣,坐镇监国。”

 刚才还在跟李清照,陈过庭,陈卓等人一起批阅试卷,一起说笑的郑怜玉,接过宗泽留书,看完以后,也面色沉重。

 要知道,宗泽奉诏归来,是陪着赵桓一起下西洋的。

 如今突然走了。

 还留书力谏朱琏监国。

 说明赵桓回国后的种种表现,已经让这个大宋肱骨失望了。

 回想起赵桓当着太学生的承诺时候,并不乐意的表情。

 郑怜玉忽然有一种感觉。

 

第三百七十二章 我只能奉陪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