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三百五十章 那就是罪臣[2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敬说的那么明白,眼前的忠字军即可能卷入一场漩涡之中。

 不如自请分兵海外。

 表面上是在避祸,其实也是分担李敬为首的将勋集团拥兵自重的压力。

 关胜,韩世忠几人聊天的时候,无人知晓。

 可是枢密院把康字军和忠字军分散调动的奏折呈送给朱琏的时候。

 朱琏还是大吃一惊。

 种彦鸿的胜字军已经分散在川陕四路和大理各地,吐蕃东部了。

 靖字军更是从靖康大陆一路到庙街,扶桑,南洋,西洋,到处都是。

 如今康字军和勐字军又要拆分驻防。

 甚至忠字军还要跟钢字军换防,把折彦质,钟彦郁调回来守住京畿,江淮。

 难道真是因为赵桓回归在即,可以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了吗?

 她连忙急召陈过庭,曹辅,郑怜玉,乔淑云。

 这几人一眼就看清楚了,陈过庭叹了一口气。

 “昔日太太上皇回归,习惯性的收拢权柄,靖王也是无奈,为太上皇还朝做准备!”

 伴君如伴虎,赵佶能否如朱琏此番信任武将勋贵集团。

 谁也说不清楚。

 关胜,种彦鸿,韩世忠,岳飞等远离权力中心,为大宋坐镇一方,也是尽可能远离朝中争斗。

 “太后,前几日和陈卓,黄灿饮酒,他二人突然说起告老的事情,你也要有心里准备!”

 【推荐下,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,这里下载 .huanyuanapp 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。】

 陈卓比宗泽小一岁,已经年过七旬,告老是情理之中。

 可是黄灿才六十六。

 朱琏顿时想起了他曾经对李敬用冶炼技术换赵桓提出异议。

 恐怕也针对了李纲等人准备拥护太上皇还朝。

 “韩世忠想去西洋,就派他去,种彦鸿,折彦质就不要调回来了,钢字军一点调动返回京畿,某些人嗓门又大起来了。”

 乔淑云很反感李纲欣欣然,等着赵桓还朝的样子。

 大宋如今国泰民安,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质量不逊色于仁宗当年。

 赵桓能保证比朱琏做的更好?

 倘若赵桓回来,学着朱琏逐步放手政务,不管是对赵桓也好,武勋集团也好,都是一段君臣佳话。

 何必生生的要搞出乱子。

 这就是见不得大宋安稳。

 乔淑云的抱怨,朱琏是有心里准备的,关胜出征之时,她就给赵桓去了一封亲笔信。

 她监国的初心只是因为自己是赵桓的皇后,理所应当为赵桓守着江上,包括赵柔嘉称帝也是为了帮赵桓看着天下,母女两人渴望赵桓回归,也认为赵桓回归以后,还政给他,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

 而事实,绝非如此简单。

 她知道自己可以影响赵桓,可是未必能替赵桓做一些决策。

 朱琏也吃不准赵桓回来以后,会不会还朝,不过她对于赵桓的心性还是信任的。

 从来不觉得赵桓会做恩将仇报的事情。

 “其实你们大可以放心,太上皇或者不甘心放弃皇帝的权利,可他是明事理的,也不会亏欠你们这些功臣,至于某些人想投机取巧,拥立太上皇还朝的机会想立从龙之功,他们不会如愿的!”

 话是这么说,朱琏还是同意了乔淑云的建议,没有让钟彦郁,折彦质带兵回来。

 倒是多长了一个心眼,让赵金儿给她汇报了最近自己那位春风得意的堂姐的一些情况。

 果然,她两次去见了李纲。

 自诩孤臣的李纲也拒绝了好多朝臣的拜访。

 真是树欲静,而风不止。

 他们也不想想。

 当初自己和赵柔嘉在二龙山被金人追杀的时候,是谁救了自己母女。

 为了换回赵桓,李敬连师父传授给他传家的技艺都拿出来给金人做筹码了。

 眼下世界各地都被大宋海军,靖字军和各路精锐插上了宋旗。

 大宋皇家银行府库空前充裕。

 连各地地方赋税,都依照不同的条件,返还三到十年不等,让各地休养生息,修建学堂,道路,水库等各种设施。

 此时此刻,这些人蠢蠢欲动?

 朱琏才不信他们是一心谋国,无非是想借权利交接获得私利而已。

 其心可诛!

 倒是侠气郑怜玉在离开了观海楼之后,立马去找到了李纲。

 要知道,赵玉盘,赵福金是在她的鼓励下接近的李敬,甚至赵瑚儿在接近岳飞时候,也得到过她的鼓励,如今他倒想问问李纲,他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!

 “李相,听说你在联络朝臣,迎接太上皇返回汴梁还朝?”

 “迎回我大宋靖康皇帝,不应当还朝吗?靖康皇帝正值壮年,因为他的北狩,太后被迫监国,临闾关外被迫传位,如今归来不还朝,纲常何在?至于联络朝臣,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,郑院使慎言!”

 李纲看着郑怜玉来势汹汹的质问,他自认为问心无愧。

 不过他可不承认自己联络朝臣。

 “折彦质,种彦郁也是你请旨调回来的?你想干什么?”

 “没有啊,谁告诉你我请旨把钢字军调回的?”

 听见李纲否认自己调回忠字军,郑怜玉的气消了一大半。

 “枢密院已经将奏疏呈送监国太后了,只不过太后不准!”

 “这该死的李敬,又坑我!”

 别看钢字军以李纲为主将,谐音命名,其实李纲还真管不了钢字军的太多事情。

 不管是军饷,补给,还是军功,抚恤,都是枢密院在做。

 甚至李纲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,给钢字军下过一道军令。

 当此赵桓归国之时,李敬故意把钢字军调回来,尽管李纲不知道缘由,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他有什么想法。

 “你真不知道?”

 郑怜玉对于李纲还是了解的,此人从来不避讳心中所想。

 一直觉得赵柔嘉继位不是大宋长治久安之策,甚至影响大宋后来帝王的传承。

 赵桓回来,他肯定要谏言赵桓还朝的。

 也不会去管究竟谁是得利者。

 “本王是真不知晓,大宋枢密院有宗泽,李敬负责军务,把各军管理的井井有条,太后都无需挂心,更何况是我!”

 “行了,我也不管李相是何主张,但是我提醒李相,太上皇若还朝,若是有人离间靖王和太上之间的关系,从而引发大宋大乱,那就是罪臣!”

第三百五十章 那就是罪臣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