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二百九十六章 可以明言[2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p>

 他陈过庭请愿陪着赵桓北狩,生死与共,岂能输给章丘李家人。

 “学子能有几个钱,你我俸禄,养家足以,再说顾无双还帮着我等投资了几个茶园工坊,要不晚上你去我家,谁要是敢给我送厚礼,正好撞你这个监部尚书下怀!”

 “大善!”

 此科的恩科学子是懵逼的,不管上榜落榜,但凡州府考试过榜者,皆可以观摩殿试。

 殿试登州举行。

 朝廷无偿提供食宿,用最新的蒸汽舰舰艇送到登州。

 登州船厂,蒸汽机工坊,冶铁厂,大量招募吏员,跟愿意等候下次太学开考的学子提供工读机会。

 教部也开始了几个初中高三级的教员考试,落榜学子同样可以选择教部从吏员做起。

 这可让学子们兴奋了。

 连落榜生也忘却了落榜的忧伤。

 “听说大宋的蒸汽神舟,无风自动,可以日行千里?我能这趟是坐这样的神舟吗?”

 “还听说,汴梁码头上就能看见,开动之时,硕大的铁皮烟囱老远就冒着黑烟,你们是西北过来的吧?”

 “登州人口超过了五十万,比昔日汴梁更为繁华,汴梁的冲水马桶只有少数昂贵的客栈才有,而登州城连城内公共的茅厕皆用此具如厕?”

 “这公告上没说可以去临海居,我听说临海居风景秀丽,房间里就能眺望大海,女帝和太后住着临海居,连巍峨的汴梁皇宫都嫌弃!”

 “我也听人说了,临海居外经常出现海市蜃楼,太后和新帝,靖王,宁王可都得到了仙人授法!”

 科举,乃是万军争渡独木桥。

 近一万的学子,从各地汇集汴梁。

 被装载上了几十条船,穿过运河,到淮河入海口以后,又转乘大船。

 学子们临时被编成了好多队。

 上榜的太学生担任队长,禁军将士作为队副,编组连坐的方式,吓了他们一大跳。

 不过很快就被乘风破浪,披荆斩棘的兴奋取代。

 一个个在船上中二的指点江山。

 谈天说地,举杯吟诵,评点时事。

 连续的航程风平浪静,一点不苦闷。

 浩浩荡荡的从登州下船的时候状态好的让陈过庭松了一口大气。

 学子们兴奋的指指点点,一个个还说起了登州的海市。

 要知道现在商户们来登州刻不容缓,没有禁卫和枢密院的大印签发的通行条,你再有钱都进不去。

 海市没看见,新帝和太后亲自接船,在马车上站立着跟船上的学子表示欢迎,顿时让这帮学子受宠若惊。

 哪怕一个个住进了几十个人同居一室的水师兵营,也毫无怨言。

 刚到兵营,每人得到一套儒生衣袍。

 银灰颜色的衣服,银灰颜色的头巾,裤子,布鞋都有穿上以后,器宇轩昂。

 不仅穿的,这吃的也太好了。

 山珍海味,美味佳肴,想吃什么拿什么。

 拿完了马上有人再补充。

 李清照,李敬,陈过庭,梁扬祖,李纲大宋各路功勋跟着太后,新帝一起,跟学子们共同进餐。

 这些传说中的人物,亮瞎了学子们都眼睛。

 丝毫没想过,这里有大坑。

 “各位学子不辞劳苦,自全国各地分踏到来,立志为我大宋江山社稷效劳,本宫代表新帝,代表太上皇靖康皇帝,欢迎各位学子,感谢诸位!”

 “学生为大宋江山社稷效劳,不胜荣幸,不敢言劳苦!”

 朱琏话音刚落,几个被陈过庭调教好的太学生立刻站出来。

 众人纷纷附和。

 “学生为大宋江山社稷效劳,不胜荣幸,不敢言劳苦!”

 “名教学子,果然不凡,本宫今日得见,果真是立身立德立言立行,一派新气象!”

 朱琏的话,让学子们哄笑起来,如今一起穿着如此漂亮的新衣服,昂首挺胸,可不是新气象。

 “明日起,朝廷会效彷稷下学宫旧制,给诸位再派发一套紧身衣,殿试之前,每日分批进行操练和登州各工矿观摩,为期一月,会试,太学,三司吏员考试上榜者,无故缺席视为主动放弃上榜资格,其余落榜学子,自愿参加!”

 众学子都不明白等待他们的是什么。

 就有人抢先叫喊。

 “谨遵太后教旨!”

 然后所有人如梦初醒的也跟着附和。

 “谨遵太后教旨!”

 朱琏笑吟吟用温柔的语气,说出了最狠的话。

 “本宫也是渴慕你们之中能出现宁王,靖王这样,上马能统兵打仗,下马可以造福一方的人才,特别提醒你们,不论是工坊观摩,还是暂时从军操练,你们的态度,能力,都将会计入吏部考核,各位切勿自误!”

 “学生当不负太后和新帝的期盼,认真操练,仔细观摩!”

 西洋的船队还有些日子才会回来,回来还要检修。

 朱琏,李敬趁着有时间,让太学和水师联动,让数千学子在登州狠狠的感受了一把带笔从戎的快乐。

 站军姿,操练队列很累。

 但是打火统,火炮,扔震天雷却很好玩。

 铁矿,铁厂,内燃机厂,还有船厂,各种水利,蒸汽机动力驱动的作坊。

 各种苗圃,果园,茶山。

 琳琅满目的海产,他们分批还随军出海捕鱼。

 大开眼界。

 尤其是分批到过临海居以后,一个个恨不得留在登州。

 太学和科举同时上榜者,几乎都选择了太学。

 殿试后的进士要通过吏部考核才能为官,太学虽说学制一年,可太学有着大宋最厉害的名师。

 结业为官,前途堪比三甲。

 以至于参加殿试仅有不到两百人。

 “明日就殿试了,微臣谨小慎微,还拉着张叔夜帮忙应酬,总算是不负太后所托,完成了为国选才!”

 那些落榜三榜的学子,绝大部分都补充到了矿场,铁厂,船厂去做事去了。

 明天各厂特意放假,让他们到临海居海边观摩殿试。

 陈过庭如释重负。

 朱琏却似笑非笑的看着他。

 这家伙言下之意,还想跟自己和李敬去远航,又不好意思说出来。

 “陈卿家不辞辛劳,若要本宫奖赏,可以明言!”

第二百九十六章 可以明言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