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二百八十八章 靖王怎么看[1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哪怕登基大典顺利完成了好几天。

 汴梁城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大宋精锐城外阅兵的场景。

 视角敏锐的乔淑云,趁势退出了大宋各精锐的战绩,将领的专访,靖康武胜纲忠等在汴梁城圈粉无数。

 尤其是李敬。

 一连串的灭国战绩,看的世人目瞪口呆,又不得不信。

 因为赵柔嘉登基第二天,给西洋各藩国赐王的消息,同样登载在大宋复兴报上。

 大宋郡王,通常以各地名字虚封为名。

 关胜封辽王,种彦鸿封云王,李纲封燕王,岳飞封临王。

 李敬和宗泽却是郡王之职,封了亲王名。

 宗泽封宁王,李敬封靖王。

 张叔夜,黄灿,陈过庭,陈卓,曹辅,刘锜,周宁,刘韐,李邈,张伯奋,陈仁俊,等一群功臣得到了开国公的封号。

 封侯者不计其数。

 不仅赵明诚,李光,张所,赵不试,梁扬祖,韩世忠,折可求,折彦质,钟彦郁以及军中大量靖康武三军部将获得侯爵,连郑怜玉,乔淑云,王太妃,李清照和乔海,乔清澜等一部分船厂大匠,也获封侯爵。

 新帝登基,传承赵佶,赵桓的靖字开头年号,用了李敬和宗泽郡王封号。

 年号靖宁建国。

 大宋举国大庆三天,特赦部分对社会危害较小犯罪的罪犯。

 整个汴梁仿佛是大宋缩影,都在欢腾。

 各地都在议论登基的庆典。

 加印了四倍的复兴报仍然洛阳纸贵。

 到处都在求购,不少地方甚至有人书写卷录。

 “恭喜靖王爷,这身紫袍是祁虹带着人改过的吧?我感觉跟朝廷所赐的不一样!”

 接受藩国朝觐,赐各藩国王爷称号以后。

 今天是赵柔嘉登基后的第一次小朝会。

 女官还没喊上朝。

 李敬刚下马,老远就看见赵玉盘,赵福金,赵璎珞几个长公主站在宫门口。

 这些天,知道一堆的王公大臣都在李敬宅院。

 一群姐妹也没好意思打扰他们,毕竟赵柔嘉登基之后,作为记功官的他们,就要天各一方,跟着大军去了。

 赵金罗,赵富金对很多军务不熟悉。

 趁着难得聚会的功夫,跟赵玉盘几个人请教。

 “恭喜靖王爷,靖王爷春风得意,麾下鸡犬升天,四个小妾也跟着变成了夫人,加上那些个侍女,在宅院里使出浑身解数伺候王爷!”

 跟赵玉盘把眼睛放在李敬衣服上不一样,赵璎珞嘴里的话,透出酸味。

 娇羞的模样,动人心魄。

 一个歪头杀。

 撩到李敬的心里。

 本想摸摸赵缨络的头,看着前后都是聚拢的朝臣,望着他和三个公主不好意思过来,

 “南洋六国已经成了南洋四路,我拉着辽王,临王,云王,还有宗颖,买了大片土地,准备从江浙招募一些农民,再从注辇,东洋拉几万奴隶,开垦庄园!你们要不要也买上一个?”

 南洋六国已经灭了。

 那些临海的平原地契都已经作废。

 说是买。

 不如说派兵去占领,防止当地土人反扑。

 派去的地方官岂能不知道这几个手握兵权大将购买的好处。

 一年三熟的稻田,白菜的价格就可以让新设立的官府签发大宋的地契。

 有对粮食,土地耕种近乎痴迷式耕作大宋农民盯着。

 有军队和军属协助。

 那些个注辇,东洋的奴隶还不敢偷懒。

 娘娘还乐意把这些地给将领们,赵玉盘,赵福金,赵缨络岂能不知道这是用南洋之米奉养大宋的国策。

 “我要,我要一个大大的庄园!”

 小财迷赵缨络一改刚才讥讽李敬的语气,只差在众目睽睽之下拉着李敬手摇。

 一边的赵玉盘和赵福金笑的花枝摇弋。

 李敬这点伎俩,也只能骗骗赵缨络。

 这么大的动作,既绕不开大宋海军,也绕不开靖字军。

 她们名义上是记功官,其实就是监军。

 李敬不在,军中就是她们说了算。

 李敬要为李家弄庄园,她们自己也能跟着弄,要多大,能弄多大。

 赵玉盘和赵福金在思考着是不是顺便利用沿海山地,弄点果园。

 “上朝!”

 中气十足的女官,声音不大。

 穿透力极强。

 闻言后文武分列两路,李敬赶忙拿着笏板,站到前面去。

 几个公主也到了皇室亲卷的队列。

 靖康之难以后,如今的朝臣,尤其是武将,对赵氏皇族的功绩实在太大。

 燕京皇宫建设之前,中枢会暂时设立在登州。

 垂拱殿也是昔日大宋皇帝和重臣商议的地方。

 朱琏的意思很清楚。

 每人赐座,挤一挤,不需要太拘谨。

 上朝的仪式感还是不能废了。

 真真到了垂拱殿。

 朱琏牵着的赵柔嘉几天没见李敬了,挥舞着小手在胸前拼命的对李敬摆手。

 一声哄笑。

 肃穆的气氛全部没了。

 不过今天朝会非常成功。

 宗泽举荐梁扬祖做为中书令,继续推行朝政改革。

 梁扬祖语不惊人死不休。

 变政治改良为改革,从朝堂开始改,从自己刚被举荐的中书令开始改革。

 提议把大宋三省六部制度,改为三院十部。

 撤销中书省,门下省,尚书省,三省合并成为一院,跟枢密院并列。

 改名政务院,设立政务首席大臣一位,次席政务大臣三位,政务院事若干。

 所辖六部,拓展为十部,除开原有的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

 增设针对启蒙稚儿开始到太学的一系列为大宋培养人才的教育部。

 增设水路运输管理和船舶打造以及未来铁路运营的交运部。

 增设对农业,作坊等各种技术改良的科技部。

 设立巡视各地政务改革和官员廉洁考核的廉政部。

 更让人吃惊的是,梁扬祖提议在枢密院,行政院两院之上,设立民代院。

 定期召集各地推选民意代表朝会畅所欲言,听取枢密院,行政院工作汇总,审定两院未来数年施政策略。

 真正的实现民为贵,社稷次之。

 梁扬祖的谏言很策略,说是尽可能永保大宋江山。

 在一边旁听的赵佶却能听出来。

 这种改革持续下去,君王将成为国家的象征,大宋江山实权将会旁落朝臣。

 作为二十多年执政的皇帝,心里很复杂。

&n

第二百八十八章 靖王怎么看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