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二百四十九章 外行看热闹[2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信李敬猜不出来他的图谋。

 训练精通山地作战的精锐,赵构就是跑到成都又怎么样,扼守川陕四路的关隘又如何。

 只要宗泽挥师西进受阻,绝不会用人命去填一夫当关的天险。

 而是用特殊训练和装备的山地精锐来对付你。

 “西洋那边,此番我也是第一次去,一些类似于硝石矿场这样战略资源或者是红海那种战略要地,需不需要调兵继续征伐,或者二次,三次的征伐,这个还要看今年下西洋的情况!即便不需要征战,也需要舰艇护航贸易,届时两位老哥想去西洋,都可以一并去看看。”

 “李副使把道理说的这么清楚,我再闹着去西洋,就太不懂事了,辽东的骑兵马匹是个大问题,西洋真的有好马?难道汉唐时候的大宛也在西洋?”

 李敬苦笑。

 西洋确实有好马。

 阿拉伯马嵴椎骨只有23节,比蒙古马和世界上其他马匹都少一节,头小清秀,眼大光明,颈直、额宽、鬐甲高,背腰短而有力,骨细质坚,四肢细、腱部发达,呈干燥体质,被毛柔软如丝,繁殖力强,寿命长。

 公认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马。

 力量,速度,甚至跟人的配合也完胜蒙古马。

 可是论实用,蒙古马是战马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。

 虽然昔日汉朝推崇大宛马,这个马很高大,力量很给力,在跟匈奴的战争中,骑乘大宛马的精锐也狠狠的吓到了匈奴人。

 可不管是大宛马,还是阿拉伯马,在宋朝湿润的环境下都有娇贵的毛病,远没有蒙古马实用。

 蒙古马不需要精细的喂养,吃的粗糙,不容易生病,更重要的是,东北到西辽疆域辽阔,它在长途跋涉上,远胜于其他各种马匹。

 成吉思汗依靠着蒙古马,从亚洲的东部打到了欧洲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 李敬把自己知道的,娓娓在船上讲述。

 不仅赵不试,韩世忠眼里散发着神采。

 聚拢过来的李清照,赵玉盘等人,同样对西洋充满了憧憬。

 “不能长途跋涉,用来征伐白山黑水还是不错的,李副使要是有机会,你说的这个阿拉伯马多弄点回来,比黄金白银更实用!”

 李敬倒是低估这个时代的人对马匹的那份感情。

 毕竟走南闯北不能靠汽车,高铁,飞机。

 马匹就成了人的亲密伙伴。

 有钱都买不到的神驹,相当于后世有了一辆兰博基尼,比兰博基尼更炫酷。

 韩世忠刚说完,赵不试撇了撇嘴。

 “你们还是对李副使缺乏了解,人家打仗是亏钱,李副使一出手,骨头都能榨出二两油!我先说定了,你这趟回来,至少要给我十匹这个什么阿拉伯马?”

 “少来,西洋尽头才有这样的马,在船上飘荡几个月,鬼知道会不会生病,如果有多的,我就给你一匹!”

 这都还没有出征,就欠债了,李敬才不干这样的事情。

 赵不试不依了,伸手就搂着李敬肩膀。

 “二郎,哥两磁州时候就认识,会宁府俘虏那个辽国公主,据说天姿国色,你居然送给了关胜,把哥哥忘了!”

 “没忘,这次给你弄两个西洋公主!”

 “鬼哦,听说那些番人都以取宋女为骄傲,都不太能瞧得上自己国家的美人,还西洋公主,你不会给我弄两个昆仑女奴回来?”

 众人再次哄笑起来。

 只不过陈卓正色的对韩世忠和赵不试说起临安主动依附,李敬一连串公告,顿时让两人沉默下来。

 陈卓只是澹澹提了一下李敬的用意。

 两人岂有不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。

 临安府,两浙路民心归附?

 扬州呢?

 是不是民心都已经归附,是不是准备好了休养生息,努力繁荣。

 韩世忠抬头看了一眼梁扬祖,看着梁扬祖点头的神色,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。

 这次能赶上宋金之战,韩世忠内心对梁扬祖是感谢的。

 不过他最佩服梁扬祖的就是知错能改。

 他知晓昔日梁扬祖扶起赵构称帝,出了多大的力气。

 也明白梁扬祖并没有被赵构抛弃,只是因为缺钱,不得不一直将他放在弄钱的位置上。

 然而他自己却觉醒了,果断的认为跟着赵构没有前途。

 知错能改,能屈能伸的认错。

 韩世忠和赵不试连忙要来了李敬所有的公告文本,全部看过以后,一脸正色的请求抄录,并且立刻求李敬给他们派一条船回扬州。

 两人并没有走,只是把公告和自己的亲笔书信,让亲兵带去了扬州。

 反倒是立刻下船去了兵部衙门和三司,找黄灿和乔寒只是为扬州的商贾,百姓争取一些名额。

 两人都没来得及离开。

 扶桑和高丽的兵就运到了临安。

 一群叫花子一样的兵,散落在杭州湾的海边训练队列和基本命令。

 连大宋给他们发的武器也不一样。

 铠甲军服统统的没有,就配发了一人一把倭刀。

 听说两国对打,都打成了老穷国,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,训练也隔着很远。

 临安百姓看西洋景一样涌出来。

 一个个都乐的不行。

 前几天靖字军和水师也组织一些新入伍的兵训练队列,如今他们却协助靖字军维持秩序,把围观的宋人阻隔老远。

 挤不过去的百姓这才知道,李敬怕他们把这些兵笑毛了,仆从军弑主。

 只能在高处远远的看着。

 李敬还在城内征集了一些懂高丽话和扶桑语的商贾帮忙串场翻译。

 打仗是打的令行禁止,福建军和靖字军主力还撒在两浙各县没有回来,下西洋的船只还在疯狂运兵,李敬有的是时间让这些人学习号令。

 “李副使,这些扶桑兵在高丽人面前很有优越感,却好像很怕你?”

 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韩世忠,赵不试跟百姓们不一样,一眼就看出高丽军和扶桑军的不同。

 高丽军好像很不适应李敬给他们配发的武器。

 倒是扶桑人一个个拿到新刀,欣喜若狂的样子。

 隔着老远对高丽人挑衅,一副要教对方用刀的样子。

 “他们就是这个性格,欺软怕硬,一方面屈服我们的武力,一方面又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,我华夏族绝不能落后于他们,否则他们会比金人跟凶残!”

 “弹丸小国,我大宋没有翻手把他们灭了,还不感恩,我看没必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了!”

 韩世忠厌恶的看了一眼这些扶桑人。

 很对李敬的胃口。

 可惜大宋很多大臣不是这么想的,他们被扶桑人一副见人就鞠躬的外表迷惑,甚至还有人觉得李敬挑起扶桑和高丽战事,过于阴损。

第二百四十九章 外行看热闹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