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意投敌[2/2页]

从靖康开始 楼下水如天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就看的郑太后和朱琏眼晕。

 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,请问汉阳军距离扬州多少里。

 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,接下来,这些题目,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。

 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,请问茶树扦插繁殖需要注意什么细节?

 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请问陶渊明种的什么豆,什么时节播种,什么时节收获,亩产几何?

 俗话说,煮硝千日,不及将军一炮,请详细写出熬煮火硝的过程,以及扩产火硝的办法。

 反而是李敏,饶有兴趣的接过了卷子,又开始答题。

 一群女官围在太后,皇后身后,都不敢做声打扰到李敏。

 倒是李清照大手一挥,让大家下去说话。

 到了楼下客堂,郑太后就问李纲。

 “算学为君子六艺之一,这份试题,李右相能得几分?”

 “本官不擅长算学,恐不如李家李敏!”

 郑太后又把脑袋歪过来,问李敬。

 “沉括博学,善文,于天文、方志、律历、音乐、医药、卜算无所不通,三司需要的是沉括之流的人才吗?”

 “太后,不是三司需要,是宋人需要,比起儒家的学术经典,造纸术,印刷术,火药,指南针之类的应用,对我大宋国计民生太重要了!经历三司此番考试,并延续这一考题的传统,天下士子会竟相学习,再说,算学,农学都是为官执掌一方的基础技能,账本都看不懂,岂不是随意让手下湖弄。”

 此番三司广招天下士子到济南府考三司吏员,稷下学宫学员。

 原本就是三级分类。

 第一等直接进入三司任职,第二等到稷下学宫学习考核过后入职三司,第三等建议他们从军担任文职。

 题目难一些,到不觉得不合适。

 “我听说孔家这次组织了三百多学子,分头参加健康的恩科和济南府的三司吏员考试?”

 李远的话,多少带着幸灾乐祸的味道。

 他们不知道孔家人去参加科举是什么结果。

 但是济南府的三司吏员考试,一定是一败涂地的。

 果然,太后和皇后她们听完也笑起来。

 李纲却陡然发问。

 “章丘李家有多少人参加三司吏员考试?”

 “今年是二郎出题,李家人避嫌,我父亲,伯伯,叔叔这三支的后辈都不参加考试!二郎说了,明年稷下学宫会再招收一批学员,他们参加稷下学宫的入学考试,到时候由黄灿大人出题!”

 李清照也不是好相处的,一到登州,李纲就说李敬的各种不是。

 如今居然怀疑李家舞弊。

 着实可恶。

 “不是李右相看过李敬所出考题,可有勇气今日把弟子送去济南,跟天下士子同场较技?”

 “可本官刚才看过试题!”

 “这无妨,若是李右相愿意,我保证现在就把他们隔离起来,把人平安送到济南府。”

 李敬跟着步步紧逼,李纲浑然不惧。

 “去就去,我有什么可怕的,长子仪之,次子宗之,三子集之,四子润之都已经弱冠之年,也该出去闯闯了,无非是成绩不好丢脸罢了,如果三司下次考题仍旧以算学和格物,常识为主,我相信他们能知耻后勇!”

 李纲光棍,知道自己几个儿子跟自己一样,读书侧重经史子集,一个个算学都十分拉胯,出去丢人现眼一次也好。

 更何况明年三司会延续这种考题,真好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。

 他这个性格倒是让李清照高看他一眼。

 “李右相无愧大宋柱石,予这就安排你家几个弟子去读书,考试!”

 事情到了这个地步。

 朱琏岂能看不出李纲走远了,他已经回不去扬州了。

 李敬他们的各种激将,布置已经成功,最后一步轮到她了。

 连忙带着几个女官,招呼李纲一起去他们家的别院,安排马车护送李纲四个儿子去州衙读书,安排人照顾起居,等着有蒸汽船去济南的时候出发。

 看着几人的背影,郑太后给李清照竖起为了一个大拇指,她看着李清照越看越喜欢,连忙吩咐几个帝姬和王妃,给李家搞一个欢迎的宴会。

 让李敬亲自下厨,把厨房里早上送来的活虾,牡蛎,都做了。

 还让女官和李敬家的侍女们一起组织歌舞。

 李纲看着儿子们上了皇后的马车离去。

 一拍脑袋才反应过来。

 自己被李清照和李敬合伙算计了,未来山东的抵报,肯定会大肆宣扬他几个儿子参加三司吏员考试的事情。

 此事一出,天下哗然,绝不会认为是自己被李敬他们扣押,不得已而为之。

 赵构怕是会骂上自己祖宗十八代,说什么去山东调和关系,就是故意投敌。

 山东这贼船,下不去了。

 李纲越想越生气,真是小瞧了这些女人们,不动声色就把自己装了。

 哪怕晚上的歌舞演奏,演唱,如此新颖动听。

 海鲜美食飘香,处处滋味。

 李纲心里还是愤愤不平。

 你们骂赵构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后唱后庭花,放自己身上,随便玩。

 这不是说一套,做一套吗?

 合着你们对待康王和自己是两套标准?

 就这歌舞升平的德行,还做梦打败金狗,我呸。

 喔,生蚝呸掉了,不能浪费,赶紧捡起来。

 这李敬也是,明明做菜的手艺那么好,就该去做厨子,蒜蓉滋味,亏他想得出来拿着个搭配海鲜,还取名叫靖康耗,哄的柔嘉公主那个高兴。

 厨子不好好当,将军也不好好做,大好河山不去收复,偏偏要去当个奸佞。

 自己听着歌舞不算,更要命的是李敬还撺掇着喜爱舞文弄墨的乔太妃,把抵报变成民间的报纸,刊行天下,一文钱售卖。

 把这些歌曲曲谱文字都放到刊行天下的报纸上。

 让女官在山东各地的见闻,撰写成文章发回来。

 让全天下评判山东两路的政务改良。

 让周宁,陈卓等人在报纸上撰稿,针对各地不同的意见,发起论战。

 为了能让报纸获得更大的生命力,李敬甚至提议在报纸上夹杂话本,吸引各地说书人在茶馆读报。

 李敬这下子好玩了。

 捅了一个马蜂窝。

 连续几个晚上,盯着船厂,训练忙了一天的李敬回家也回不了别院,被李清照和朱琏带着一帮帝姬,王妃,女官,扣他在大堂里。

 逼着李敬讲述天龙八部的故事。

 这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,通过宋、辽、大理、西夏、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,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,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。

 其故事之离奇曲折、涉及人物之众多、历史背景之广泛、武侠战役之庞大、想象力之丰富当属“金书”之最。

 北乔峰,南慕容,六脉神剑,凌波微步,降龙十八掌,大明轮王鸠摩智,种彦鸿听的那个起劲。

 悲催的是,他要带兵出征了。

 还是代表完颜宗望,秘密对扶桑的藤原氏宣战。

 李敬给他的目标很简单,抢下九州岛,控制所有九州岛,把战火燃烧到本州岛。

 有了第一批战船改造的经验,第二批的战船成功试航的那个快。

 十条宣字,重字和政字舰,两条昔日伴随神舟的客轮,都完成了蒸汽机动力的第一轮试航。

 现在这十二条船,就会绑着李光带来的二十多条风帆船,带着五千马匹,八千金狗俘虏,放纵他们杀戮抢劫,一个月内完成九州岛上的精壮和女人集中务必集中起来,船运回渤海湾。

 这些日子,接触了太多前往扶桑的商人。

 此刻的扶桑,藤原氏垄断政权,以庄园为经济基础,势力表面强盛,其实跟赵佶这个艺术家治国有的一笔,地方政治的混乱,治安混乱,武士集团在自主凝聚。

 跟大宋颇为相似的是,民风彪悍,私斗成风,国力却很难凝聚。

 武士冲突更像是群殴,战五渣的战力,更别说大兵团集团规模作战了。

 之所以没有让宋军出击,种彦鸿带的武字军也只是督战,必要时候给与火炮援助。

 靖康武三军有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的军规。

 军规大过天,士兵们尝到违反军纪的甜头,就很难从良了。

 杀平民抢劫那种事,根本不是我们干的。

 完颜宗望已经代表大金国跟你们藤原氏宣战了。

 藤原氏若是能对大宋皇后监国称臣,作为属国可以派兵攻打金狗的属国高丽。

 皇后娘娘可以有条件的答应协助藤原氏。

 什么九州岛永久租借,每年提供足够金银给宗主国作为驻扎士卒保护的军费,每年提供百万劳工协助宗主国开矿铺路。

 军械可以售卖给他们,也支持他们出兵抓捕高丽奴仆替代自家劳工。

 只要答应条件,尽了番属国义务,驱逐九州岛上的金狗,就是大宋靖康武三军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 等着几条新船下海,就出兵远征。

 别看宋军水师将领每天都在登州衙门讨论出现各种战局之后的预桉。

 可是种彦鸿带部分武字军出征,战事顺利的藤原氏即将向监国大宋的皇后娘娘称臣这件事,朱琏是一点不知道。

 倒不是李敬故意隐瞒。

 谁让郑太后专门叮嘱呢?

 李敬也是服了这帮太后太妃,全被赵佶带坏了,一个个那个贪玩。

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意投敌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