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278章 前世的遗憾今生补?[2/2页]

游戏玩家闹三国 流浪的诗歌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r/>      哪怕孙权心中不满,张昭还是敢于直谏。


      历史上记载,张昭反对孙权派使者和辽东公孙渊结盟,认为会害了使者的性命。


      孙权气得拔刀相见。


      张昭也赌气告老还乡。


      孙权就派人用土堵住张昭的大门。


      张昭自己也从里面把大门堵死。


      意思是老死不相往来。


      江东的使者真的被公孙渊杀死,孙权又后悔不已,亲自去请张昭。


      张昭却不肯出来见他。


      孙权又气得用火烧张昭的大门。


      最后呆在张昭的门外不走,张昭才出来相见。


      这一幕根本不像君臣之间的关系,更像是家人之间闹矛盾,充满了温馨。


      这段记载可能是为了体现孙权是个贤明的君主。


      同样生动地刻画了张昭的忠直。


      因为这种忠直的性格。


      被后人称为江东第一臣的张昭,到死都没有当上丞相。


      刘备最欣赏的就是这样的人。


      在这些人身上,可以看到汉人不屈的风骨。


      ......


      刘备随后征召的人是张纮。


      历史上的江东二张,张纮的名气地位都不如张昭。


      事实上,张纮的战略思想丝毫不逊色张昭。


      在文学上,连陈琳都自叹不如。


      张纮的性格不像张昭那样直来直去,而是懂得委婉地进行劝谏。


      刘备最看重的是张纮的忠诚。


      张纮送奏章到许都的时候,曾被曹操强留在身边担任侍御史,却趁着外任会稽东部郡都尉的机会,跑回了孙权身边。


      历史上寥寥的一笔,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张纮的忠诚。


      张纮回到孙权的身边,看似辜负了曹操的信任。


      对曹操来说,他的身边人才云集,多一个张纮不多,少一个张纮也无所谓。


      在用人的时候,曹操可以任性。


      对孙权来说,张纮的位置和张昭一样,几乎是不可替代的。


      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,张纮回到江东,不过是因为在曹操身边没有大发展,在孙权身边却能尽情施展他的才华。


      张纮的选择,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名利。


      刘备认为,一个在临死之前还要留书劝谏君主的人。


      难道能以势利的眼光去看待?


      刘备同样推举张纮为茂才,任命为徐州议曹从事,让张纮参与军政大事。


      ......


      刘备看重的徐州人才中,赵昱自然是其中一个。


      赵昱的能力毋庸置疑,在担任莒县长的时候,就能平定黄巾叛乱,被原来的徐州刺史巴袛表功第一。


      更可贵的是,赵昱不以为荣,却以为这是自己的耻辱。


      历史的记载太简陋,没有说清楚赵昱为什么羞耻。


      刘备认为,从赵昱高洁廉正的品德,应该是自己的治下出现百姓造反,感觉是自己为官没有让百姓满意,才会感觉羞耻。


      陶谦来到徐州后,征召赵昱为官,他同样拒绝出仕。


      最后被陶谦威胁要抓他处以刑罚,赵昱才不得不出来做官。


      赵昱不能说没有缺点。


      他会屈服在陶谦的淫威之下,可能是有张昭的前车之鉴。


      也说明他这个人的性格会妥协,不是那种威武不能屈的人物。


      笮融这种恶徒挟持百姓到广陵,赵昱还会认为笮融能赢得百姓的心,是个仁德之人,最后送掉了自己的性命。


      也说明赵昱有点是非不分,或者说有点书呆子。


      不过,笮融这个人善于用宗教作为伪装,陶谦是赵昱心中认为品德很差的人。


      笮融抢了陶谦的钱粮,赵昱可能心中高兴,才会盛情款待他。


      事实如何谁也不知道。


      赵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却不能掩盖他是个品性高洁的人。


      一个有能力又有高贵品德的人,绝对是刘备用人的首选。


      甚至,刘备要用的只是他们的品德。


      在这些人的带动之下,可以影响整个徐州的官场,让整个徐州的吏治为之一清。


      在实际的事务方面,各郡的太守要能贯彻刘备接下来的政策。


      刘备自然要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。


      赵昱被刘备任命为徐州别驾后,徐州州牧府的主要框架就基本构成了。


      徐州治中从事的位置,刘备属意的是现在还在广陵的臧洪。


      从事祭酒自然是戏志才。


      功曹从事也肯定给赵季晨。


      兵曹从事的位置,不要说都是还在东海的于禁。


      于禁虽然不是文官,但军事的事情,刘备不可能交给外人。


      等到胡锐不需要隐瞒身份之后,于禁的兵曹从事再移交给胡锐。


      州牧府还需要更多的从事。


      文教方面如:文学从事史、五业从事史、劝学从事史等。


      军事方面如:武猛从事史、都督从事史、督军从事史等。

第278章 前世的遗憾今生补?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