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nbsp;   “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,让朕好好想一想。”


      与此同时,秦良玉他们也在当天便拿出了一套行军路线,大军第二天一大早便动身前往重庆府。


      然而当大军行进至一半时,发生了一件所有人都预料不及的事情。


      京师发来了一件八百里加急,关外的番子传回来情报,建虏要入关了,让崇祯早做决定。


      这一下彻底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,文武们纷纷劝诫崇祯先班师回朝准备抵御建虏。


      哪怕是孙传庭等人此时也是沉默不语。


      杨永明看完手上信件的内容也算是明白了个大概,多尔衮他们在得知大明以雷霆之势歼灭了李自成后。


      一个个顿时惊诧不已,他们明白若是任由大明平定了内部,那么他们要承受的压力绝不是现在所能比拟的。


      在几天之后这一场皇位争夺战便有了结果,建虏高层一致推举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帝位。


      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。


      而豪格自然是不愿意的,尤其是这件事情的走向和前些日子的谣言几乎一致,这令他更加的抗拒。


      但在各方压力以及各位亲王的劝诫之下,不得已还是妥协了,唯一和历史不同的便是他要求一同辅政。


      对于这个要求多尔衮一派自然是不同意的,毕竟郑亲王济尔哈朗本就是豪格的支持者。


      多尔衮提出可以将济尔哈朗换成豪格,站在这一点上,豪格表现的十分坚决死活不退让。


      建虏内部也因此再度起了摩擦。


      而豪格在他眼中根本就是个有勇无谋之辈,济尔哈郎此人已经老了,这些年也早已被皇太极磨平了棱角。


      在这多方的权衡利弊之下,多尔衮在这件事上做出了让步,答应了豪格的条件。


      也就是说整件事下来,除了豪格成为摄政王这一点变故之外,建虏这一条线可以说重新回到了历史的原点上。


      看完内容的杨永明重重的吐了一口气。


      “永明的想法是什么?”崇祯看到杨永明的反应后连忙问道。


      杨永明先是整理了一番思路,随后说道:“回陛下,臣的建议是兵分两路。”


      “分两路!?”


      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诧异。


      一员大臣当即出列:“国公大人,陛下,并非臣长他人志气,那建虏的战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。


      再加上那信件的内容,以及以前陛下和国公大人所说,此次建虏入关不仅仅是为了劫掠财物。


      更是为了阻止我们剿灭张献忠平定大明内部,这是个阳谋,同时也是为了巩固那多尔衮的威信。


      因而臣认为他们这次必然是怀只可成功不可失败的决心,所以还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轻敌呀。”


      众臣皆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同。


      “永明,你说呢?”崇祯看向杨永明直接了当的问道。


      “回陛下,这位大人所说的确实是不错,但臣的建议还是兵分两路。”

第二百五十六章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