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十八章 一箭三雕[1/2页]

大明之拯救崇祯 独坐窗台观风雨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崇祯听后顿时来劲了,连忙问是谁。


      杨永明在众人的目光中说:“他就是李若琏。


      在崇祯十七年,李自成攻破北京时,李若琏时任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,领兵部尚书事,死守崇文门,在知道事不可为后自缢身亡。


      他还留下绝命词,死矣!即为今日事;悲哉!何必后人知。


      除他之外还有一位,他虽然不如李若琏名气大,但也是一个忠勇之士。


      他是锦衣卫街道坊掌刑千户高文采,守卫宣武门,在城破之后高文采全家十七人自缢殉国。”


      崇祯听完后点了点头,随后对王承恩说:“召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李若琏,和千户高文采入宫。”


      王承恩问道:“陛下,是否要将骆养性缉拿起来?”


      还不待崇祯说话,杨永明就说:“不,陛下,我们还需要他做一件事情。”


      “什么事?”崇祯问道。


      杨永明回道:“陛下还记得之前我们所说的,拿周奎开刀之事吗。”


      “对,不过我们也不能平白对他下手啊。”这时崇祯反应过来说道:“你是说?”


      王承恩听到要拿周奎开刀之后,心中顿时一惊,赶忙低头将自己存在感缩小。


      周皇后则是面露悲伤,对崇祯一福说道:“陛下现在已经临近中午了,想来永明也饿了,我去让御膳房做些饭食到这里来。”


      崇祯知道她心里不好受,于是安慰了一下便让她去了。


      此时屋内只剩崇祯,王承恩,杨永明,朱慈烺,朱媺娖五人。


      崇祯让杨永明继续说。


      杨永明点头道:“陛下可以下旨,让他带领锦衣卫众堂官入宫,然后将他扣下。


      然后明日早朝之时,陛下向那些文武大臣们筹集粮饷,周奎作为国丈其不应该身先士卒鼎力相助,开一个好头?


      如果到时周国丈哭诉家中并无余粮,那么陛下便可派遣锦衣卫前去查看一下。


      如若他真的家无余资,那岂不是丢了天家颜面,而且查实之后还可以资助他一二。


      至于如何查实嘛,我想锦衣卫可以学着那刘宗敏行事之法,‘好好为他讲解一下国家大义。


      我想那时国丈定然会幡然醒悟,然后交出银两。


      但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,可以说是罪无可恕,不过陛下仁慈念其养育周皇后之恩,免除其死罪只是削去他爵位。


      以此彰显天威,而周国丈则是捐献出所有的家产,以此感谢陛下的仁慈以及大明国对他的养育之恩。


      如此,也不失为一桩美谈。


      至于冒犯了周国丈的,乃是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,要知道陛下只是让他去查探而已,并没有令他做别的事。”


      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,崇祯笑道:“此计不错,那就按永明的意思来吧。”


      王承恩在一旁则是听得直咽口水,心中想着:‘好可怕的计谋,这一套下来既清理了锦衣卫,又用周奎震慑了百官,以及那些皇亲国戚。


      可以说是直接告诉了他们,把朕逼急了连国丈都敢动何况你们。


      而且此事不会留下任何把柄,要知道钱财乃是国丈他自己捐的,对国丈不敬也是那骆养性私自为之。


      虽然如此,但大臣们知道此乃皇上所为,而这一次的捐赠也定然会和往常大不一样。


      好个一箭三雕之计。


      这时崇祯开口说道:“对了永明,你还没有住处吧。”


    

第十八章 一箭三雕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