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      这下可好,大魏现在要垮了,才想起来惠民。


      “再说了,现在念秧歌给我听,等我去边陲打仗了,你们又恢复生活,我上哪知道去。”


      楚河想了想:


      “这些都是好的方案,但是难在坚持下去,一定要有人监督,而最好的监督者就是老百姓。”


      于是楚河道:


      “陛下,小的觉得这草案不错,但是要想百姓支持,那还是得公之于众,受百姓监督。”


      皇帝道:“即刻就办。”


      当官的也能像个正常人似的,一夫一妻,平日里也是两菜一汤。


      总算是平息了些许百姓的怒火和怨气。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即便如此,楚河也不会为了皇帝和官员卖命。


      但是为了大魏黎民苍生和大魏中原历往的历史传承,华夏故土民族血脉,等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


      挂帅北征。


      楚河也有两个要求。


      一是,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,进退主宰由我。


      二是,驴头太子实力庞大,想要驱逐,不是一朝一夕的仓促之事,无论是皇帝或者宰相不准催促。


      换做平时,皇帝可听不得这样的话,但是如今他立刻点头同意。


      此时的大魏,已经没有兵将可用。


      楚河只得收了皇帝赐予的虎符,见虎符者,天下的兵马皆可用。


      听说楚河挂帅,京城中的百姓顿时兴高采烈,把家里的藏着过年吃的酒肉都拿出来劳军。


      楚河没有征军,匹马单枪,背后背一口八煞血玉棺,另一匹马上挂着驴头太子的双锤,带着小玉,准备北上。


      正要出发,有一威猛汉子来投。


      楚河见了一喜,只见这汉子四十来岁,身高九尺五六,猿臂蜂腰,臂膀上的肌肉如块垒小山,手中使用一条九十八斤大棍。


      不是别人,正是疯张飞马御史的儿子,马如虎。


      “听说楚兄弟挂帅,在下赶来捧场,愿兄弟不介意如虎愚蒙,让如虎为楚兄弟,为大魏百姓效一份力。”


      “哎呀呀,马大哥您过谦了……”


      两人客套一番,楚河当即封他为前路先锋官。


      三人牵了几匹换乘的马,带些草料和路上的食物、饮水一路向北出发。


      虽然说楚帅崇尚简单,但是谁也没见过北征如此简陋,如此没有排场的出征。


      楚河此番也是别有用意。


      一是不想劳师动众,带的兵马越多,耗费越大,伤亡也越惨重。


      像楚河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,一身能挡十万兵,已经毫不夸张。


      二是让战斗增加了悬念,让皇帝和寇丞相以及众官员能够居安思危,不要轻易盘剥百姓的利益。


      这段时间,也确实如楚河所料。


      皇帝和寇丞相以身作则,在楚河征战驴头太子的几个月内,也是民心最齐的几个月,穷还是穷,但是老百姓生活有劲头了,汗水带来的笑容又出现了。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后世评此阶段,为南安盛世。


      是楚河以一己之力,硬生生的把一个昏君从酒池肉林中捞出来,洗心革面,痛改前非。


      而且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造福后世几千年。


      南安帝还侥幸得了个大魏太宗的谥号,可谓躺赢。


      当然这都是后话。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楚河携小玉和马如虎,一路北上。

第344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