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182章 罢工第一天[2/2页]

纽约1990 海大腹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透露已通过ASCAP(米国作曲家协会)支付版权费。”


      “我们邀请三位专家拆解今日事件——乔治城大学政治学教授艾琳·卡特、退役陆军上将马克·托雷斯,以及流行文化评论人戴夫·罗森。”画面切回已经摆上圆桌的演播厅,主持人介绍起嘉宾。


      政治学者艾琳·卡特率先发言:“这是经典的‘聚旗效应(Rally39;RoundtheFlag)策略。象党试图将停摆争议转化为‘总统在危机中领导国家的叙事,但风险极高——若停摆时间过长,民众会对‘两面失控产生焦虑。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:“艾琳教授,您提到象党在用‘聚旗效应转移停摆压力,但这是否低估了海湾危机的真实性?您认为公众会接受这种叙事捆绑吗?”


      艾琳·卡特:“海湾危机当然真实存在,但象党刻意选择今日发布军歌和情报照片,显然在操纵议程优先级。历史证明,‘聚旗效应有效的前提是外部威胁紧迫且无争议——而现在,驴党已质疑照片时效性,NBC援引匿名官员称:“所谓伊拉克逼近沙特的情报照片拍摄于两周前,今日发布时机‘值得推敲”。若停摆持续,两党互撕会瓦解这种‘团结假象。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转向上将:“托雷斯将军,作为军事战略专家,您如何评估这首《TheWarriorSong》的效用?有人认为LINK的粉丝与征兵对象根本不重叠,这是否浪费资源?”


      退役上将马克·托雷斯:“这首歌本身是优秀的征兵工具,但选择LINK有风险:他的粉丝多是年轻女孩,而海军陆战队征兵对象是1824岁男性。不过,若伊拉克真如照片所示逼近沙特,任何动员都正当其时。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挑眉,转向戴夫罗森:“罗森先生,托雷斯将军也认为LINK与征兵对象‘不重叠,但您似乎有不同观点?”


      评论人戴夫:“将军,您低估了荷尔蒙的力量!18岁男孩参军的一大动机是什么?是在女孩面前显得更‘男人!LINK的粉丝大部分是1528岁女孩没错——但这些男孩想吸引的女孩们,现在正为LINK的新歌疯狂。想象一下:女孩们哼着‘我的偶像为陆战队写歌,男孩们就会觉得穿上军装能让自己在姑娘眼里闪闪发光!这是文化心理学,不是人口统计学!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跟进:“所以您认为,这是一场精准的‘间接动员?”


      戴夫:“完全正确!象党用LINK给军队镀了一层流行文化金粉,让参军从‘义务变成‘潮流。不过风险在于——如果战争拖入泥潭,这些男孩发现姑娘们不再觉得军装酷了,LINK反而会成为反战运动的靶子。”


      托雷斯冷笑回应戴夫:“罗森先生,我带过那些18岁孩子上战场,他们需要的是活下来,不是泡妞!把战争浪漫化会害死人。”


      戴夫耸肩:“将军,我同意您的担忧,但政客们显然更爱短期收益——他们赌的是战争在姑娘们变心前就打赢。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又转向艾琳:“您指责象党‘操纵议程,但驴党是否也借停摆夸大民生危机?”


      艾琳:“当然,驴党在表演愤怒——他们明知军费条款不删预算也能过,但更愿让象党扛责。”


      主持人面向镜头总结:“三位专家的分歧显而易见:这是政治操纵、军事必要,还是文化算计?或许三者皆是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流行偶像与军队的碰撞,已将一场政府停摆变成了国家身份认同的战役会持续关注....”


      “CNN这套‘质疑而不站队的中间立场值得学习啊,之前嘉宾批评象党,最后主持人还不忘拉出驴党让她顺便骂几句...”林恩关掉电视感慨道。

第182章 罢工第一天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