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443章 40纳米技术授权?收购封测厂(月票加更)[2/2页]

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 无醉春秋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sp; 王逸摆了摆手:“胡老,找第三方封测厂是下策,不利于我们后续芯片的保密!”
      王逸要的,就是鲲鹏芯片都量产了,外国却两眼黑,什么都不知道。
      直到上市了,才彻底懵逼!
     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
      因此,从芯片的研发设计,到晶圆量产,到封装测试,全面自力更生!
      只有这样,才能尽最大可能地保密。
      “王董,你是想收购一个封测厂?”胡老明白了王逸的打算。
      “没错,胡老,你们研发的封测技术可算是先进?成不成熟?能不能大规模推广?”
      “放心,王董,研发封测技术的人,也都是我带回来的,都是国际顶尖人才,他们研发的40纳米封测技术,非常先进,也很成熟,完全可以大规模推广!”
      “那正好,这样,胡老安排人去日月光谈判,咱们收购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!”
      芯片都开始量产了,王逸都没有安排接洽下游封测厂的事,就是早有规划。
      那就是不找第三方封测,直接收购一个封测厂。
      而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,就是王逸的目标。
      也是王逸此次魔都之行的一个大项目!
      “日月光!”胡老眼睛一亮:
      “1984年,台岛的张氏兄弟创办日月光,先后在台岛和美帝上市,飞速壮大,成为全球顶级半导体服务商之一,更是超一流封测巨头。”
      “单是在内地,日月光就有四大封测厂,但我担心,他们不愿意出售!”
      王逸却是毫不在意:“他们会出售的,四大封测厂当下产能没有拉满,换句话说,有至少一个厂的产能闲置,给日月光造成巨大损失。只要我价格给到位,他们会愿意出售的。”
      王逸记得十来年后,智路资本以14.6亿美元的价格,收购了日月光位于内地的四大封测厂以及相关业务。
      说白了,封测厂的技术含量远低于晶圆厂,竞争对手也多,除非有足够的订单才能持续盈利。
      但很显然,当下,中芯国际等上游晶圆厂都没有足够的订单,何况下游日月光位于内地的四大封测厂了,自然更加吃不饱。
      此外,还有大量国产封测厂涌现,更低的价,差不多的服务,抢走了大量订单。
      如此一来,日月光内地业务表现欠佳,导致营收和股价下跌,出售一个,让财报变得更好看,从而拉高股价,也是理所当然。
      胡老想明白这些:“收购的确有可能,但就怕价格不低。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,按照当下行情价值15亿,但给15亿,他们肯定不卖!”
      “多花点就多花点吧,我们资金换时间。先拿下日月光魔都封测厂,封装鲲鹏702和翼龙3000基带。同时在帝都再度建一个封测厂。”
      按照王逸的计划,未来,魔都封测厂负责封装魔都晶圆厂的芯片。
      而帝都封测厂,则负责封测帝都晶圆厂的芯片。
      “好,我安排人去日月光谈收购的事。”胡老应道。
      第二天一早。
      王逸和胡老等人,来到中芯国际魔都12英寸晶圆厂。
      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文亲自接待了王逸:
      “王董,欢迎光临中芯魔都,不,今后就是星逸魔都了。”
      说着,张文神色不由得复杂起来。
      但凡中芯国际争气,搞定了40纳米工艺,也不至于把如此先进的晶圆厂拱手让人。
      但可惜,中芯国际不争气啊。
      “张董,感谢割爱,你放心,签约之后,立即安排转账。后续有合作机会,我们必定优先考虑中芯国际。”王逸言辞诚挚。
      对于中芯国际,原本王逸还打算投资一二的。
      但看到中芯国际内部三派势力针锋相对,不专心搞工艺技术,只想着争权夺势,公司发展方向也是朝令夕改,王逸失望至极。
      这才放弃了扶持中芯国际的想法,改成打造自己的星逸半导体!
      事实说明,这一点完全正确!
      中芯国际就是烂泥,想要上墙,也得先用几年的时间解决内部问题。
      而现在的星逸半导体却是飞速发展。
      芯片研发部门,除了威廉姆斯、乔治、张潮的三个手机SOC研发团队,以及庞立果的基带研发团队之外,还有一个综合芯片研发部门。
      综合芯片研发部门,主要是研发一些特殊作用的小芯片。
      比如第二代快充芯片、第二代路由器芯片,第二代智能家居芯片,WiFi芯片……
      还有些更低端的小芯片,连40纳米都不用,55纳米都足够了,甚至65纳米都行。
      成本第一位。
      而这些低端小芯片,星逸晶圆厂可不会自己生产,完全可以交给中芯国际代工。
      张文喜上眉梢:“王董,讲究!今后咱们多多合作!”
      “这没问题,正好我们有一款Hifi芯片需要代工,55纳米制程,交给中芯国际,先量产两亿颗!”
      这款hifi芯片,就是综合芯片部门研发的,将用于明年的xbuds二代,以及小艾音响pro。
      此外,明年的手机、平板,电视,也会竞争地更加激烈。
      届时,独立的HIFI芯片,都将是全系标配。
      因此两亿颗,那么多产品,一年也能全部消化掉,甚至不够用。
      更主要的,HIFI芯片也是规模效应。
      对外出售30元一颗,生产两亿颗,摊薄下来的成本,哪怕是第三方代工,也就1元。
      只是这种小芯片55纳米足够了,星逸半导体懒得再研发55纳米技术,直接让中芯国际代工。
      也算是对中芯国际的支持和补偿。
      “谢谢!王董,太感谢了!”张文激动地握住王逸的手,他以为王逸只是说说而已,客套话。
      却不想,王逸是来真的,直接砸了两亿枚的芯片大单。
      哪怕一颗赚3毛钱的毛利润,两亿颗就是6000万的利润!
      王逸收购了中芯国际最先进的晶圆厂,原本张文多少有点怨气的,可现在只觉得对方眉清目秀。
      只觉得对方有点亲切,金主爸爸啊。
      随便一句话,就送了六千万的净利润!
      这对于年年亏损的中芯国际来说,都是一笔大钱了。
      何况这只是开始,凭借星逸科技的体量,两亿颗根本不够,一年两亿颗都不够。
      毕竟光两款旗舰手机的年销量,加起来就能上亿。
      何况还有平板,小艾音响,星逸电视等等,一年三亿颗,都有可能。
      可以说,单是hifi芯片的代工,就能给中芯国际带来九千万的利润,每年九千万。
      何况星逸智家那么多产品,还会有其他55纳米的小芯片……
      都是利润啊。
      张文看懂了,星逸半导体不打算在55纳米这种低端工艺上浪费资源,正好中芯国际接过去!
      皆大欢喜。
      “王董,你对中芯国际支持,我也不能没数。这样,那55纳米的HIFI芯片,两亿颗的体量,成本7毛,市场价1元,利润3毛。我给你打九折,按照九毛来!”
      “好!”王逸对张董很是欣赏。
      别看一颗只便宜一毛,这意味着中芯国际的利润率从30%降低到了20%!
      少了三分之一。
      如此上道,后续小芯片全部55纳米,交给中芯国际代工就是了。
      随后,众人来到晶圆厂内部。
      “王董,您请,这便是中芯国际魔都12英寸晶圆厂,月产能2.5万片,所有设备都是新的,都在里面,还有工人也都给你留下。”
      张文热情道:“你先派人检查一遍,确认无误,咱们再签约。”
      王逸却是摆了摆手:“不用,张董的为人,我信得过!”
      “谢谢王董。”张文心情大好。
      周老亲自促成的项目,给他十个胆都不敢阳奉阴违地使绊子。
      除非中芯国际不想在魔都混了。
      虽然12英寸的魔都晶圆厂卖给了星逸科技,但中芯国际在魔都还有几个8英寸的晶圆厂。
      随后,双方确定合同无误,正式签约。
      不止签了收购晶圆厂的合约,还签了hifi芯片的两亿颗代工的合约。
      此行圆满达成,皆大欢喜。
      最后,张文欲言又止。
      王逸哑然失笑:“张董,有话直说就行,咱们两个不用见外。”
      “好,那我就厚着脸皮说了。”张文叹了口气:
      “是这样的,我们之前准备引入IBM的45纳米技术,但是一直没谈成。如今星逸半导体自研40纳米工艺……我想问下,王董,你们的40纳米技术,考虑对外授权吗?”
      “实不相瞒,我们将在魔都再投建一个月产7.5万片晶圆的新厂,想引入你们的45纳米技术。”
      王逸敲打着桌子,对此早有预料:
      “张董,40纳米技术目前暂时不考虑对外授权,两年后再说。”
      王逸的意思很明显,这两年40纳米还算是高端工艺,价值不菲,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卖了!
      至于两年后,怕是20纳米都搞出来了,届时40纳米就是低端工艺了,卖不卖得也都无所谓了。
      半导体更新换代,就是那么迅速。
      “两年后吗?行。”张董露出微笑。
      中芯国际要在魔都建新的12英寸晶圆厂,目前地还没规划,又是大型晶圆厂,全部建起来也得两年。
      若是资金再出点问题,那三年也搞不定。
      三年后,购买星逸半导体的技术,似乎恰好。
      王逸却是叹了口气:“张董,我也多说一句,最好的还是自研工艺技术。你们中芯国际当下不是一团乱麻吗?那就转移注意力,转移到研发高端工艺上去。”
      “改变内部矛盾的最好方式,就是转移目标,一致对外。”
      听着王逸意味深长的话语,张董醍醐灌顶:
      “王董,你的意思是把星逸半导体当做假想敌,让中芯国际上下都有了巨大的危机感,从而转移三派势力内斗的现状,改成全力研发工艺,对抗星逸半导体?”
      王逸微微一笑:“你可以这么干。”
      未来肯定会有封杀围堵,封锁禁运。
      一个星逸半导体可不够,若是中芯国际也成长起来,也是好事。
      即便全面脱钩,也能自力更生。
      而且有了中芯国际,也能给星逸半导体分担不少炮火。
      一石二鸟。
      张董却不知道王逸这想法,整个人都肃然起敬:
      “王董,你当真是胸怀宽广,高风亮节。严格来说,今后中芯国际和星逸半导体都算是竞争对手,你不但不想着如何打压我们,反而各种支持。佩服,谢谢。”
      王逸哑然失笑:“……”
      高风亮节?
      打压?
      他压根没将中芯国际放在眼里,如何会打压?
      只好道:“半导体很重要,国产半导体又处于劣势,我们更应该众志成城,一致对外。”
      “对,王董高见,今天我做东,咱们必须多喝几杯!”张董热情道。
      王逸连忙摆手:“这事不急,我还得去见见领导。”
      “对,对,这事重要。”张董恍然大悟:“合同签完了,今后魔都晶圆厂就是你们的了,那我就不打扰了。”
      “张董慢走。”
      “王董留步。”
      张董又看了一眼魔都晶圆厂,神色复杂地离开了。
      打定主意,过段时间就召开高层会议,全面改革,放弃过去引入欧美技术的方式,改成全面自研!
      不就是45纳米工艺吗?
      IBM不想贱卖,我们就自己研发!
      星逸半导体40纳米工艺都能搞出来,我们还搞不出45纳米?
      可以说,此次事件,让张董彻底变了。
      还有王逸的提点,也让张董明白,自研才是唯一出路,用其他人的技术,只会处处被卡,只会受制于人。
      王逸都想不到,他的一番话,让中芯国际提前走上了改革之路,走上了崛起之路。
      至于说中芯国际崛起后,会不会威胁星逸半导体?
      王逸毫不担心,毕竟中芯国际的45纳米都遥遥无期,而星逸半导体已经开始了28纳米的研发工作!
      有胡老这位打破半导体行业20纳米魔咒的大牛,28纳米轻而易举,20纳米也没难度。
      胡老说一年时间搞定,但王逸觉得,那是他保守的说法。
      可能搞着搞着,半年时间,星逸半导体28纳米工艺的良品率就百分之七八十了。
      胡老做事一向很稳,要求也高,在他看来,良品率不到85%,都算是失败!
      实际上,对于新工艺,80%的良品率就很不错了。
      若是如此,那帝都晶圆厂扩建的二期三期项目,明年年中交付,大可以直接上28纳米工艺!
      届时,明年夏天的鲲鹏906、鲲鹏905,就能实现28纳米芯片的自研自产!
      正好明年九月份发布xphone3,搭载鲲鹏906,镇压iPhone5S。
      顺便提前半年吊打骁龙805,逼着骁龙810继续大翻车!

第443章 40纳米技术授权?收购封测厂(月票加更)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