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415章 百亿芯片大单,绝杀高通[1/2页]

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 无醉春秋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不仅手机需要电源管理芯片,充电器也需要电源管理芯片。
      甚至部分品牌的原装充电线,都有芯片。
      当然,这种充电线就很贵了。
      比如前世苹果的原装充电线,一百多一根。
      小米的原装充电线,也要几十。
      而没有芯片的充电线,就便宜多了。
      当下10瓦的充电线,其实不带芯片也问题不大,但若是功率再大了,芯片也就必不可少。
      一部3G手机,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P1,分别用于手机和原装充电器。
      一颗快充芯片C1,用于手机。
      因此,王逸都是三颗芯片一起出售。
      若是充电线都强制带上芯片,那就是四颗。
      但四颗成本太高,大部分厂商都接受不了,尤其是国产品牌。
      像是小米旗舰,加上税费的总成本才1500,若是四颗电源芯片就干到150,都快赶得上手机处理器了,那小米都有压力。
      王逸思来想去,还是放弃了强制充电线内置芯片的策略。
      一旦强制,不但手机厂商要多买一颗芯片,那些造充电器数据线的上下游厂商,也得多买一颗芯片,必然会引起抵制。
      毕竟这年头数据线价格都很便宜。
      一颗电源管理芯片就40,那充电线都得奔着100去了,这不现实,也不利于xcharge快充标准的推广。
      最终王逸见好就收,放弃了充电线强制内置芯片的策略。
      一部手机+充电器,三颗芯片足够赚了。
      当下,高通,德州仪器,博通等友商的电源管理芯片最高支持5瓦,不支持10瓦快充。
      可以说,星逸科技的电源管理芯片P1,快充芯片C1,都处于垄断地位,全球只此一家。
      别说卖到三四十一颗,就算是卖到五六十,比高通芯片贵一倍,友商也得买。
      这就是垄断地位的优势。
      毕竟普通手机可以不上10瓦快充,但旗舰手机想卖高价,就得上10瓦,否则竞争不过友商。
      哪怕王逸要高价,他们也得硬着头皮买。
      可王逸没有漫天要价,相反,只是比高通等友商的5瓦慢充,贵了1美元左右。
      领先一代的水平,却只贵了1美元左右,各大品牌都觉得王逸良心。
      得益于王逸良心的定价,哪怕垄断优势,都没有漫天要价,各大品牌纷纷下单。
      没有任何意外,单是这一波快充芯片套装的出售,就赚得盆满钵满。
      看着星逸半导体部门的报表,王逸心情大好。
      300万套订单的客户:魅族,小米,黑莓。
      500万套订单的客户:HTC、VIVO、oppo、酷派、摩托罗拉。
      1000万套订单的客户:华为、中兴、三星、联想、索尼、诺基亚、LG。
      看着订单,王逸神色有些复杂。
      这年头,很多品牌尚且健在。
      比如摩托罗拉,这年头还是销量前十名的巨头,还没有被联想收购。
      再比如黑莓,也活得很好,还没有卖身TCL。
      只是让王逸感到意外,黑莓也要做快充?
      也是,黑莓手机虽然一直保留键盘,但也在做智能手机,只是发展路径不同,似乎对触摸屏有抵触。
      以至于键盘也成了黑莓的一个亮点。
      再加上独有的安全性和全球开售,黑莓手机这年头的销量还是可以的。
      一款旗舰一年卖个几百万台还是没压力,毕竟黑莓也是国际大品牌。
      美帝总统都用的黑莓手机!
      还有酷派,也一次性下单了五百万。
      这年头中华酷联四巨头,依旧宝刀未老!
      小米魅族之类的,反而是新兴品牌。
      王逸算了一下,十几个品牌总共订购了1.04亿套充电芯片,总共3.12亿颗芯片!
      哪怕都按照100元一套计算,总共104亿!
      毛利润超过95亿。
      这可赚大了!
      高通的快乐,王逸终于体会到了。
      当然,未来一年各大手机厂商的钱,王逸基本一波赚到手了。
      后续能继续加单的,也就三星,LG等品牌。
      他们的旗舰手机全球开售,一年发布多款,销量突破两三千万都有希望。
      届时肯定还得继续追加订单。
      但其他企业追加订单的可能性,就不大了。
      像是华为,中兴的销量虽然也恐怖,但是以低端智能机和功能机为主。
      相反,旗舰智能机的销量反而表现一般。
      王逸可不指望着他们的低端手机,都上10瓦快充,这不现实。
      不过无所谓,手机厂商的钱赚到手了,后面还有配件厂商的钱。
      虽然10瓦充电线不用电源管理芯片P1,但是充电器要用。
      不管是哪个品牌要做10瓦充电器,都得采用星逸科技的Xcharge快充标准,采用X接口,采购电源管理芯片P1。
      若是不这样,就无法实现十瓦快充,就卖不动。
      还有那些卖充电宝的,想要跟进10瓦快充,也得采购电源管理芯片P1和快充芯片C1。
      都绕不开星逸科技。
      这就是做标准的好处,一旦做成,友商得跟进采购,上下游产业链也得跟进采购,别无选择。
      再加上垄断优势,未来一年都是这般顺风顺水。
      直到明年这个时候,高通快充出来,或许会有所改变,但改变有限。
      到时候,全球都是X接口,都是Xcharge快充标准,都是C1快充芯片,P1电源管理芯片。
      王逸再趁机降价一波,打个价格战,高通的快充协议想要推广,都没那么容易了。
      这一切,王逸早就计划好了。
      这就是先手优势,也是标准之争。
      也正是为了绝杀高通,王逸没有定高价,而是选择薄利多销的策略,用低价换市场!
      随后,王逸再度拨通台积电老张的电话。
      电话那边老张笑着开口:“恭喜王董,手机大卖,芯片也大卖,厉害,真厉害!”
      他也很是意外,王逸做快充芯片时,老张没觉得如何,甚至觉得王逸脑子有坑。
      专门研发一款电源管理芯片,一款快充芯片,有必要吗?
      其他品牌都是直接购买高通,德州仪器,联发科的电源管理芯片,多省事?
      直到这一刻,看着王逸轻松拿下百亿大单,爆赚90多亿,老张恍然大悟。
      高,实在是高!
      这一波王逸在大气层!
      “小打小闹罢了,都是些小芯片,比不了高通等巨头。”王逸谦虚道。
      “王董,你太谦虚了,高通都羡慕地咬牙切齿了,哈哈。”老张笑说。
      “是吗?”王逸心中哑然,这一波的确抢了高通的大量订单。
      “当然。”老张说着,话锋一转:“王董一下子卖出去三亿多颗芯片,你放心,台积电40纳米的产能充足,优先给您加急生产。”
      “感谢。”王逸笑说:“另外,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2亿颗,快充芯片C1再加1亿颗,越快越好,我这边等着交货。”
      “没问题,王董,插队我也给你安排了,哈哈。”老张眼睛都笑弯了。
      就这一波,王逸已经从台积电的小客户,变成了台积电的大客户。
      还是40纳米的优质客户。
      这年头,苹果等大客户都在抢台积电的28纳米产能,再加上28纳米是先进的新工艺,台积电的28纳米也产能告急。
      可四十纳米的产能已经是成熟工艺,产线也多,客户却少了不少。
      最简单的,去年苹果的芯片都是40纳米,为此台积电打造了很多40纳米的产线。
      但可惜,今年苹果转向28纳米,那么多的40纳米产线都空了出来,找不到足够的新客户,老张都着急。
      现在好了,王逸来了!
      之前就下单了3亿颗电源管理芯片P1,2亿颗快充芯片C1,1亿颗路由器芯片R1。
      总共6亿颗芯片,全都是40纳米!
      可把老张高兴坏了。
      如今再度追加2亿颗电源管理芯片P1,1亿颗快充芯片C1,又是3亿颗芯片的大单,后续说不定还要继续追加。
      台积电空闲的40纳米产线都能直接产能拉满,简直妙不可言。
      没办法,星逸晶圆厂的40纳米工艺良品率还不成熟,即便成熟了也要生产手机芯片,而不会生产这种低端电源管理芯片。
      而中芯国际的40纳米工艺也没搞定,王逸别无选择,只能选择台积电老张。
      最简单的,有了这笔订单,也算是台积电的大客户。
      届时,台积电就不会像对中芯国际一样,对星逸半导体围追堵截。
      毕竟一旦台积电对星逸半导体出手,星逸科技的40纳米芯片大单台积电就别想了。
      后续28纳米的旗舰手机大单,台积电也别想了,反而会便宜了英特尔和三星。
      这里面的利益得失,台积电老张都得权衡一二。
      再加上星逸科技的晶圆厂,主要是生产自家芯片,对台积电冲击远小于中芯国际,老张也不会舍本逐末。
      若是老张也像对中芯国际一样,拿着专利技术和个疯狗似的对星逸半导体输出,王逸也头大。
      专利这个东西,星逸半导体能绕开绝大部分,但若是100%全面绕开,还是需要点时间。
      不只是半导体行业如

第415章 百亿芯片大单,绝杀高通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