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342章 一线城市,哄抢星逸半导体!(求月[1/2页]

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 无醉春秋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第342章一线城市,哄抢星逸半导体!(求月票)
      胡老语重心长道:“再加上乔治他们研发的三款芯片都是40纳米制程,我想咱们的星逸晶圆厂,也放弃45纳米研发,直接从40纳米开始!”
      “如此一来,年底晶圆厂交付,明年就能量产40纳米!那几款40纳米的芯片,咱们就可以自研自产!”
      王逸心情大好,他也是这么想的:“这再好不过了,只是直接上40纳米,会不会有压力?”
      胡老摆了摆手:“没压力,一点压力都没有。”
      王逸恍然,也是,突破22纳米的核心技术,都是胡老搞定的。
      让他搞定落后的四十纳米工艺,那更是小菜一碟了。
      何况这一次加入星逸半导体的,不只是胡老一人。
      还有胡老的一众得意门生,以及众多半导体人才!
      当初胡老列了个名单,王逸直接安排人去洽谈,待遇不是问题,全部挖了过来。
      还有一部分,则是胡老直接带过来的。
      前世梁老加入中芯国际,就是带着上百号半导体人才去的,这才使得中芯国际短时间内飞速崛起。
      同样,胡老加入星逸半导体,也是带着上百号核心人才来的。
      而且这些人才的实力,比起梁老带的那些人还要厉害。
      毕竟梁老都只是胡老的得意门生。
      有胡老和这些人才在,28纳米制程都只是时间问题,何况落后的40纳米。
      王逸还是低估了胡老的实力!
      “没压力就好,那就直接上40纳米制程!”王逸笑说。
      “没问题!”胡老点点头:“董事长,还有个事。”
      “您尽管说!”
      “是这样的,能不能沟通一下,晶圆厂分期交付?”
      “分期交付?”王逸明白了胡老的意思:“你是想提前交付一部分,尽快开始40纳米工艺的验证?”
      不管是芯片的研发,还是晶圆厂制程的研发,前期的设计工作,可以在科研楼里进行。
      但后期都得进入厂房进行正式的试产,验证,调整!
      胡老点点头:“对,如果下半年能先提前交付部分厂房,哪怕一个厂房。我们可以引入设备,当做研发厂房,尽早调试,尽早验证。如此一来相当于今年下半年就开始40纳米的线下验证。”
      “验证出问题,我们解决问题。没什么问题,我们也可以试产,优化工艺,提升良品率。这样年底其他厂房交付后,咱们引入设备,就可以直接调试,试产,生产。”
      王逸眼睛一亮:“如此一来,相当于整个进程都快了半年!”
      “没错,就是这样!”胡老笑说:“如果等到年底交付后,我们再引入设备,调试设备,然后才进行40纳米的验证,调整,试产……那一切都太慢了。最快也得明年年中通过验证,明年下半年才能量产。”
      “而若是可以今年下半年就能提前交付一個厂房,我们今年就可以开始40纳米制程的验证,试产,明年上半年就能量产!”
      “好,没问题,我明天就去找秦主任聊这事。不,今天下午就去!”王逸笑说。
      这事太关键了。
      半年的时间差,真的很重要,非常重要。
      毕竟英特尔、台积电等巨头,明年都开始验证20纳米。
      王逸记得,台积电2012年下半年量产22纳米,2013年验证20纳米,2014年年初就量产20纳米芯片了!
      届时星逸半导体才量产40纳米,中间隔着32纳米,28纳米,22纳米,足足差了四代!
      若是能提前半年部分交付,就可以提前半年验证,如此一来,2013年上半年量产40纳米,然后跳过32nm,直接开启28纳米制程研发!
      顺利的话,2014年量产28纳米,如此一来,离着台积电的20纳米,只差两代了!
      前途可期。
      这事想想都激动。
      王逸根本等不到明天。
      见王逸对半导体事业这么上心,胡老心情大好,彻底明白王逸做半导体真不是玩玩而已,相反是踏踏实实地干!
      “那这事就有劳王董了。”
      王逸摆了摆手:“都是我应该做的。不过我估计咱们之前订的20台光刻机,不够用!”
      “???”胡老蒙圈了。
      20台光刻机,还不够?
      一条生产线,需要多台光刻机。
      而生产线规模不同,产量不同,制程不同,需要的光刻机数量也不同。
      晶圆厂的月产能都是万片晶圆计算。
      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,月产一万片晶圆,平均需要4.3台光刻机。
      一条12英寸生产线,月产一万片晶圆,28纳米、32纳米、40纳米等成熟制程下,平均需要8台光刻机。
      若是用FI先进制程的12英寸线,生产22纳米,20纳米,16纳米,平均需要
      王逸一次性从阿斯麦定了20台光刻机,全部投用后,可以月产2.5万片晶圆!
      超过了台积电的京南厂产能了,毕竟京南厂的月产能也不过两万片而已。
      而一片晶圆可以切出数百到上千枚芯片。
      如今王逸还觉得少,又得加光刻机,难不成所图甚大?
      胡老皱了皱眉:“董事长,你要打造第二个12英寸晶圆厂?”
      王逸点点头:“没错,一个晶圆厂怎么够?至少得再来一个!这样,我再给你一百亿资金,再订30台光刻机!”
      “这……好!”胡老还能说什么?
      只能说王董高兴就好。
      他巴不得星逸半导体做大做强,带动国产半导体飞速发展。
      最好超过中芯国际,追赶英特尔、台积电、三星,如此也就不用担心被制裁,被卡脖子了。
      “王董,咱们的第二座晶圆厂,建在哪个城市?”胡老很是好奇。
      王逸微微一笑:“这个问题不用我们操心,有人白给!”
      “白给?”胡老双目放光,明白了缘由:“还是帝都给?”
      王逸点点头。
      之前和帝都的对赌协议,晶圆厂交付两年内,量产55纳米制程,届时价值80亿的12英寸晶圆厂直接白送王逸,否则王逸都得花80亿买回来。
      王逸当时就孟浪了一句,若是一不小心量产了40纳米制程怎么办?
      几位大佬笑了,直言若是晶圆厂交付三年内,实现40纳米量产,直接再送一座12英寸的晶圆厂!
      如今有了胡老,别说交付三年了,交付一年内,就能搞定40纳米量产!
      如此一来,帝都的第二座晶圆厂,王逸可就要继续白嫖了。
      当然设备还得自己买,为此,王逸又让胡老找阿斯麦,再度订购30台DUV光刻机。
      最先进的EUV光刻机,王逸想都不想,根本不会卖给星逸科技。
      连去年出的新款DUV光刻机1960Bi,都不会卖。
      像是这一次订购的20台DUV光刻机,都是2009年上市的1950i,三年前的产品!
      只有这种老产品,老型号,才会对夏国出售。
      不过无所谓,1950i,1960Bi,甚至没推出的1970i,1980i,都是一代产品,差距不大,都能用。
      毕竟台积电当下用的,也大都是三年前卖的1950i。
      王逸卖了20台,给了3.5亿的单价,足足花了70亿。
      幸好有胡老面子在,这些光刻机阿斯麦都会优先生产,优先发货,下半年就能全部交付。
      否则的话,至少得等一年。
      如今帝都给的第二座晶圆厂,王逸当仁不让,光刻机等设备也得提前订购。
      王逸微微一笑:“胡老,有些话我不方便多说。但是,只要明年能量产40纳米,就能有第二座12英寸的晶圆厂,迅速开建,规模也更大!”
      胡老眼睛一亮:“我懂了,这事包我身上,完全没问题!”
      “好,那就这么定了,你联系阿斯麦,再订30台光刻机,谈妥后,定金财务转账!”
      “好!”
      随着星逸平板全球开售,星逸科技赚了不少美元、欧元。
      这些外汇正好用于购买光刻机等设备,全部花掉!
      当然,王逸还有一种担心,就是怕随着星逸半导体的崛起,被帝国盯上,被提前制裁!
      届时,王逸可没地哭去。
      还是先趁着当下帝国没关注这边,先把五十台光刻机拿到手稳妥。
      至于说阿斯麦能远程锁死光刻机?
      这一点不用担心。
      阿斯麦其实一直不想停售产品,甚至EUV光刻机都想出售。
      前世就有国内企业购买EUV光刻机。
      阿斯麦也卖了。
      但有些搅屎棍存在,才导致无法交易。
      若是真的锁死后台,咱们也有反制措施。
      比如断供半导体基础材料镓和锗的出口,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得凉凉。
      大国博弈都有手段相互制衡!
      阿斯麦一个企业而已,夹在中间,只想着如何求存,才不敢疯狂作死。
      而从后台锁死,就相当于掀桌子作死了,阿斯麦可没那个胆量。
      但限制对星逸科技的光刻机出口,还是有可能的。
      因此王逸要尽快拿下50台DUV光刻机!
      有了这五十台光刻机,星逸科技未来几年的半导体危机,基本也就能度过。
      等到国产28纳米光刻机突破,国产光刻胶突破,届时就再也不用担心被制裁的事了。
   &nb

第342章 一线城市,哄抢星逸半导体!(求月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