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这种硬竿子的物品要让它走在正确路径上,一开始进入的角度是要准确。

 之前几位老师猛点头是这个原因。另一方面都知道,不要听谢同学说的轻松,这只是第一步。

 能不能把控住对的角度,靠的是操作者的手,不是说说算算能做到的。

 头次操作者如何有把握肯定能做到没有做过的操作。

 没手感经验其实没关系,手感经验一样可以靠数字计算。

 镜鞘可以与刚拿的穿刺针做一对比重量长度的数值,继而在脑子里演算出新手感数值出来。有这个计算出来的手感相对数值,脑子告诉手,按照刚穿刺针多少倍或几分之一的力气放下去,应该是差不多了。

 微细的调整不怕,不管是什么东西在手,穿刺针穿刺那会儿,她对患者脑组织的阻力值是采集到了,心里有底,不至于损伤戳穿脑组织,知道力量上限在哪下限在哪儿。

 头次握这东西做穿刺,怕不怕动作不习惯别扭。无需怕的。这些医学器械发明出来是要方便医生操作的,基本不存在违背人体手部自然的运动机制。

 镜鞘是需要医生两手握着,但是它的握柄和鞘体呈一定角度接近九十度角的,利于医生握插。

 脑子里思路条理清晰,心态稳稳,握这东西知道手要用多少力气和角度。

 瞄准后,角度调整到位,鞘体头部放入切口内,保持一定慢节奏进入,同穿刺针那样尽可能避免伤害到脑组织。

&nb

第189章 ,/.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