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一千零零一章 火爆东瀛[2/2页]

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新安小胖A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是比赛的意思,说法来源于网络游戏,K歌也就是比歌。
  由于唱歌的集体趣味性很浓,而且能够迅速的拉近人际关系,所以出现之后,很快便是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。
  这种模式,跟过去的粉丝经济学不一样。粉丝经济学是歌星、偶像发唱片开演唱会来圈粉盈利。
  而卡拉OK或是后世互联网K歌,主要是激发普通人唱歌,在熟人中放飞自我的欲望。
  80年代末正是东瀛经济高涨的时期,很多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价值观,下班后就早早回家,那是没出息的表现。有出息的人,一般都是下班后,有各种应酬的。
  这种由于经济繁荣,带来的攀比观念,使得人下班之后,以出入社交娱乐场所为荣,以老实顾家为耻辱。
  卡拉OK一经推出之后,立即就风靡东瀛。
  不少舞厅、酒吧、夜总会之类的场所,纷纷引进了维飞电子科技公司推出的卡拉OK系统。因为,这种系统相对于以前的系统而言,不仅仅有伴奏,而且,还有VCD画面。与此同时,还有选歌、计费等等功能一条龙服务。
  使得引进这套系统的娱乐场所,迅速的获得了不菲的收益。
  目前的计费系统,按照消费场合的不同,一首歌最低收费100日元,比较高的甚至一首歌收费几百上千日元。下班后的一群人,随便在包厢中乱吼乱唱一晚上,就至少能产生几千日元的消费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除了唱歌之外,还有酒水、餐点等等其他的服务费用。
  简单说,引进了卡拉OK,使得这些消费者留下来的时间增加,进而人均消费也增加了一大截。
  到处都有客人议论:
  “走,今晚去哪里嗨,听说田中的小酒馆也是引进了一套卡拉ok系统,要不要去看看。”
  “肯定去啊,顺便带上你老婆,她的歌喉我可是一直都惦记着。”
  “去你的!”
 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大街小巷就近乎疯狂,广大上班族的娱乐活动,从喝酒逐渐变成了唱歌,一些本来都要倒闭的生意惨淡的小酒吧,因为眼光比较独到,及时引进了卡拉OK,很快就起死回生了。
  并且很多的酒吧都打起了广告宣传,以新引进的卡拉OK,作为消费场所的新卖点。
 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晚上在夜总会和酒吧鬼混,毕竟这是需要经济投入的,而且冲动之下的消费也不低,很多人在第二天就开始后悔。
  但是到了晚上,照样克制不住冲动,禁不起同伴的拉扯,一头栽进了酒吧。
  市场上能够引进卡拉OK的场所有限,而因为计费系统的局限,个人很难使用,除非是一些钱多没地方花的土豪,专门打造了唱歌的场所,才能使用卡拉ok。
  关于卡拉OK的收费系统,维飞可是花了一番大心思,才推出的计费系统。
  毕竟,维飞公司可不仅仅是想要做一锤子买卖,仅仅卖卡拉OK设备给营业场所。

第一千零零一章 火爆东瀛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