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361章 青海省——仵姓、颉姓、摆姓、别姓、达姓、黑姓、禽姓、[2/2页]

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第一眼看的杨艳茹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,与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紧密相关。相传,仓颉是黄帝的左史,他创造了文字,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被后世尊称为“字圣”。仓颉的后裔中,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,于是便有了颉姓。这一支颉姓,承载着对古代先人的敬仰与传承,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,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。其二,源于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羽颉。羽颉在郑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一时,其后代为了纪念他,以他的名字为姓,形成了另一支颉姓。这两支颉姓,虽起源不同,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,各自发展、传承。


      (二)变迁


      随着历史的发展,颉姓在不同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。在古代,由于交通不便、信息传播不畅,不同地区的颉姓家族,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,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。一些颉姓家族在迁徙过程中,与当地的其他姓氏相互融合,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元素,使自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;而另一些家族则坚守着传统的家族文化,保持着相对纯正的血统与文化传承。在朝代更迭、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,颉姓家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。例如,在战乱时期,一些家族为了躲避战火,不得不四处迁徙,寻找安全的栖息地;而在和平时期,家族则得以稳定发展,人口逐渐增多,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。


      (三)分布


      在当代,颉姓人口虽然相对稀少,但分布范围却较为广泛。在青海省,虽无确切的大规模聚居地记载,但也有颉姓人口散居。在甘肃,甘谷颉家村是颉姓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,这里的颉姓人口众多,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,基本都姓颉。除了颉家村,甘谷还有颉家阴坡和颉家山,也大多为颉姓居民,不过人数相对较少。此外,河北万全、邯郸、衡水,山西汾阳,内蒙古呼和浩特,新疆呼图壁,以及台湾的台北、台南、南投等地,都有颉姓分布。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颉姓家族,虽相隔甚远,但都因共同的姓氏,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
      三、摆姓(bǎi)


      (一)起源


      摆姓起源主要与少数民族相关,有两个重要渊源。其一,源于回族。唐朝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西域回部人唐兀·摆都尔的来到中国,在长安子午巷(今陕西西安化觉巷)担任当地伊斯兰教掌教,其家族融入回族后,世居宁夏贺兰地区,被蒙古人称作唐兀氏。元朝初期,唐兀氏族人随蒙古军队南下,屡立战功,且世代为官清正。明朝神宗万历十八年(公元1590年),唐兀·摆都尔的后裔唐兀·明安出任河套回部首领,其子按汉俗,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,称摆言太。自此,摆姓在回族中开始传承。其二,源于傣族。元、明朝时期,西南摆夷族中有以古氏族称谓为汉化姓氏者,称摆氏。古摆夷族是“西南夷”的一个分支,后融合古泰族形成傣族。

第361章 青海省——仵姓、颉姓、摆姓、别姓、达姓、黑姓、禽姓、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