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
      而负有最大责任的孟晨,骆宾王自然不能轻饶。


      因为他们擅自出兵。


      如同下克上。


      就算成功,李佑也会处罚他们。


      何况是全军覆没。


      全部剥夺官职。


      广东行。


      分别降为县令和县丞相。


      黄风也退兵。


      这场统一战争。


      虎头蛇尾。


      李恪收复了淮河以北的几座城市后,也因为兵力不足,没有想着收复长安,也顿兵不进。


      于是又形成新的对峙。


      这次的进攻被平定,李恪回转洛阳之日自然少不得一番庆贺。


      李恪本不擅战,但他虚心纳谏、从善如流,在黑齿常之赴援之前便将孟晨殄灭,收复齐,郑,徐多州。


      大大出乎北唐意料。


      为了酬谢他的功劳,武媚娘晋封其右卫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除了蜀地全归李恪指挥。


      副总管李知十晋升司膳卿,马敬臣、雷仁智、刘知柔等人皆有封赏。


      苏孝祥战死,赐其子为官。


      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魏真宰,他明为监军,实际上是剿灭叛乱的首功者,也从白身超格提拔。


      李恪晋升他为洛阳的县令。


      这位出身寒微、毫无官身的书生,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当了天下第一县令,迈进五品显贵之列。


      相州遭难之际,尹元贞坚贞不屈慷慨赴死,追赠相州刺史,赐谥号曰“壮”。


      徐思文、刘延嗣也被官军从大牢中解救出来,从吐蕃借道回到成都。


      武媚娘一见李思文甚是欣喜:“卿知大义,不徇私情,真忠臣也!听闻敬业曾戏改你姓氏为武,我看倒也相宜,今后爱卿就是我武家人啦!”


      说罢便晋升其为司仆少卿。


      武思文叩头致谢,心下却不免怆然。


      从姓徐到姓李,变回姓徐,现在又改姓武,弄得家败人亡,纵然富贵有何可喜?


      而对于同样顽强抗敌的长史刘延嗣,媚娘就没这么优待了,仅是口头夸奖一番,平调为梓州长史。


      之所以不升官,真实原因是刘延嗣乃当朝皇后刘氏的叔父,太后独揽大权,焉能让皇帝皇后在朝中有亲近之人?


      除了奖赏当然还要罚罪,李敬业留在北唐的兄弟的家眷自然尽数被诛杀,媚娘派司宾少卿刘延佑驰往徐州,审判羁押在狱的李敬业余党。


      通告天下各州各县,缉拿逃亡的骆宾王,孟晨等人。


      并责令朝廷百官检举揭发,挖出与徐敬业有关的更多叛党。


      当然除了李积子孙遭罪了。


      李敬业死亡,被李佑追封为“壮”,封余侯,李敬业死时只有一个三岁的幼子,命他袭爵,也算是没有断了李积的传承。


      另外所谓通缉孟晨和骆宾王是象征性的。


      他们等于是法外狂徒。


      能打到广东再说吧。


      无论如何这场战争总算告一段落。


      然而只是对于李佑来说,他决定修养至少半年。


      但是对于北唐来说不行。


      他们还在打仗,他们总在打仗。


      此时在遥远的朔州,唐军还在与突厥对阵,因部署薛仁贵和副将程务挺指挥有方,先前的几次战役唐军皆胜。


      骨笃禄、元珍强攻不能夺城,撤退又恐程务挺从后大举追杀,已被拖在坚城下。


      现在只要等王方翼率部赶来,二将便可两路夹击大破突厥,甚至有望剿灭酋首收复失地。


      可是预计的胜利并未迎来,反而降临一场灾祸。


      一队从赶来的北唐军军逼近朔州南门,据禀报乃是左鹰扬将军裴绍业,奉太后之命前来助阵。


      确认身份后程务挺下令开城迎入,哪知这支人数不多的部队进城后竟直赴督府,将程务挺围困在大堂上,大宦官范云仙也从人群中冒出来,宣布太后手诏。


      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,素与叛臣唐之奇、杜求仁友善,又与李敬业勾结谋反,立刻处死。


      程务挺面对圣谕僵立当场,结交叛臣、参与谋反?这真是天大的笑话,唐之奇杜求仁曾是李贤的人,但凡是想在朝廷混的谁不得跟皇帝搞好关系?


      只要曾和他们有交往就是叛逆,朝廷还有人吗?


      程务挺高声呐喊:“末将不服!我广立战功、尽忠于国,岂能受此不实之罪?我要面见太后!”


      武则天的特务机构梅花内卫冷冰冰道:“太后不想见您,也不想听您解释,唯请将军依诏伏法。”


      不想听解释?我为国趋驰、战功无数,竟然连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!


      程务挺倏然醒悟,长期以来的顾虑要成真了。


      李唐社稷要变成武家社稷。


      效忠李家便是有罪啊。


      想清楚这点他渐渐冷静下来,却仍不甘赴死,向来杀自己的人恳求道:“既如此,末将不敢辞死,但求宽限几日……”


      说着这铁骨铮铮的将军竟向内卫跪拜,“容我打败突厥,杀了阿史那骨笃禄,洗雪耻辱再赴斧钺。这是我欠天下人的一笔债!若不平灭此贼,我死不瞑目啊!”


      内卫头领见此情形也不免动容。


      将军是对的。


      无论天下属谁,终究要扞卫疆土、保境安民,程务挺至死不失军人本色,不失为一条好汉!


      但他身为使者又能如何?


      轻叹一声:“将军壮志难得,但太后之诏不得违抗,此番胜败责任不在您,您就安心上路吧。”


      程务挺悲愤不已。


      但也不再哀哀乞活,他流着眼泪握住内卫的手,“劳您回去给张虔勖带个话,叫他千万别为我鸣冤,以后要竭尽所能侍奉太后,除了领兵宿卫别掺和任何事。这国家无论到何时不能缺将领,要为保家卫国而死,那样死得才值啊!”


      “将军!”范云仙也不禁哽咽,“您放心,我一定告诉张将军。”


      “好……”怅然点头,面朝成都方向双膝跪倒,怀着满腔的悲愤、痛苦、自责,引颈就戮……


      与此同时正率部赶赴朔州的王方翼也在途中遭遇朝廷使者,获知自己已被撤职,并立刻被关进槛车。


      因他是王皇后近亲,武媚娘早就耿耿于怀,这两年又在剿灭白铁余、对抗骨笃禄的战斗中与程务挺配合默契,据说私交也很不错,更是招了媚娘忌讳。


      如今既除程务挺,焉能留此后患?


      王方翼押回洛阳,即被冠以结交叛党之罪,褫夺夏州都督、太原郡公的官爵,自此流放姚州。

第二百零六章 赤壁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