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七十六章 二度劝进[2/2页]

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a去年今日此门中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bsp;  更不用说逢年过节,乡绅和其他人送的礼金和礼物。很多官员的年收入至少是俸钱的三到五倍。


      如果能够封侯拜相,这辈子就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。


      这个时候,李佑自己倒是没什么。


      毕竟他有最高权力。


      拥有武装的先知都胜利了,没有武装的先知都灭亡了。


      称号什么都无所谓。


      反正他生活在新时代,本身就对“家天下”这一套制度非常反感。


      但是也得考虑手下的要求。


      要真认识人民本质的人,需要站在君主的位置上,而真正认识君主本质的人,要站在人民的位置上。


      权力的来源就是手下跟着自己造反的这些人。


      要是自己不能更近一步,那么这些人也不能升官发财。


      何况自己还许下过诺言的。


      不过李佑没准备当皇帝。


      君乃天下害。


      虽然也见不得后世制度在开疆扩土,尊王攘夷的道路强于君主制。


      然而总体而言。


      那是强于君主政体的。


      在专制君主统治的国家里。


      天下被当成了个人的产业。


      而官员也就成为了皇帝的宦官和宫妾。


      世人不再认为是为天下而设官职。


      反倒认为官职是皇帝授予他们的——皇帝把自己的产业分一部分给他们经营。


      因而官员们都感恩戴德、俯身叩首。


      他们的工作只在服从皇帝,讨得皇帝的欢心,而不管万民的死活。


      这在李佑看来是荒谬。


      就算李佑造反成功,灭了李世民,再开疆拓土,一路打到匈牙利又能如何?


      只要依旧走上当皇帝的道路。


      那就最后一定是失败。


      所谓人亡政息。


      到最后子孙必然会出几个王八蛋,这是不以李佑意志而转移的,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。


      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。


      就算开国君主再英明神武也没啥用。


      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,最后被项羽火烧秦宫。


      刘邦崛起于毫末之间,最后却还是被一个老嫂子败了国。


      刘秀凭借天助恢复大汉,然而最后桓灵二帝还是把四百年江山败的一干二净。


      曹魏连出三位英主,却还是免不了司马懿。


      更别说刘裕这么厉害的人,也能产生刘子业这样的后代。


      明太祖本淮右布衣,一辈子爱民如子。可是明朝时各位番王那是争先恐后的鱼肉乡里。


      企业可以家族式。


      因为企业拥有的权力不是无限的。


      造成的破坏性没有那么大。


      但是君主就不行了。


      理论上权力就是无限的。

第七十六章 二度劝进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