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sp;   有着“山存则城存,山失则城失。”的称号,虽然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山作用没有特别大。


      但是居高临下,总是有一定优势。


      然后围着襄樊城也挖了三圈。


      特别是西边。


      李佑更是不计成本,挖了五圈。


      然后布置了大量的鹿砦拒马与陷阱。


      这是因为襄州城东、城北、城西北三面有汉水环抱。


      城南、城西南诸山环绕,地形复杂、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。


      仅城西有一条长约4千米的狭长走廊。


      十分平坦。


      便于骑兵机动。


      李佑划时代使用了堑壕战术。


      这种战术在一战中成名。


      是步兵的地狱。


      尽管没有机枪叠加的效果。


      但是对付抛射性武器有奇效。


      不出李佑预料,唐军工匠学会了回回炮。


      这次南下评叛。


      唐军大量制作。


      而战壕对对付这种玩意儿真的堪称克星。


      有人会想,要是唐军又学走了,怎么办?


      都这时候了,可拉倒吧。


      走一步算一步。


      说起来这战壕还是喜欢打呆战的曾国藩发明的。


      这就是所谓的结硬阵。


      曾国藩的这种战术。


      简单说来,就是每到一个地方,士兵就立刻挖战壕。


      然后全部进入战壕中,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,他都是这一招。


      而且每每以两三万人的兵力,包围和全歼太平军几十万人。


      也不要怀疑冷兵器时代不能用战壕的威力,曾国藩当时装备的热武器也是很少的。


      可是不妨自行脑补一下画面,当拿长矛的李佑军。


      自己跳到战壕里头。


      如果唐军过来,居高临下,从战壕上头用长矛刺,用石头砸。


      画面太美。


      这不是送死吗?


      当然有办法。


      立体防御。


      首先大量使用弩。


      让他们采取三段式交替攻击的战术。


      形成火力优势。


      用以远距离射击。


      再在战壕内辅以长枪兵和盾兵。


      平时用于从城内运送物资。


      唐军冲锋到战壕附近。


      便用于近战反冲锋。


      接着大量砍伐树木,削尖后充当铁丝网的作用。


      接着在战壕在布置陷阱。


      形成以“回回炮加弩机加重甲步兵加陷阱”的立体防御。


      大大的增强了战略纵深。


      这让整个襄樊两城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。


      一时间尘土飞扬。


      让襄州的空气质量都下降了几个档次。


      最后考虑的就是粮食问题了。


      守城也不是短时间的问题,几十万人的吃喝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。


      不然一直围而不打。


      也够李佑军喝一壶了。

第七十章 立体防御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