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最后只剩下大约三十多个骑兵,怎么也不愿投降。


      “国公爷,您让我们进去吧,我们一定会誓死杀敌的。”


      “算了,国公爷是害怕打开城门,郑匪一起冲进城去。我们就别给皇上添乱了。”


      “可是死在自己族人手上,也太憋屈了。”


      三十多个骑兵进不能进,退不能退。


      最后纷纷拔出腰间的弯刀,对准了脖子。


      “皇上,来世小人再向您效忠。”


      三十几名骑兵纷纷拔刀自刎,鲜血染红护城河。


      康熙站在墙垛之间,偷偷看了城下的场景一眼,也红了眼眶。


      “对不起,将士们,朕没有办法,真的没有办法。”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韬塞率领大约一千骑兵来到项羽阵前,翻身下马。


      “小人韬塞,拜见将军,满清气数已尽,小人愿意归顺大明,还请将军引荐。”


      韬塞赶紧向项羽伏地请降,见身后士兵没动静,回头恶狠狠瞪了自己的亲兵一眼。


      韬塞亲兵赶紧向项羽拜倒,其他骑兵这才不情不愿地下拜。


      “岂有此理,韬塞身为大清辅国公,竟然如此卑躬屈膝,无耻至极。”


      康熙在城墙上看得韬塞率领满清骑兵向项羽请降,又惊又怒。


      虽然他设计让韬塞和叶克书相互掣肘,以掌握兵权,但从心底,他还是认为叶克书和韬塞,一定是效忠满清的。


      要不然康熙一定不会派韬塞去山海关。


      可是他完全没想到一向标榜忠义,论起效忠大清往往义正严词,慷慨激昂,天天怀疑这个对大清不忠,那个是民族败类。


      还是自己亲叔叔的韬塞,竟然投降得如此干脆利落。


      康熙这才明白皇祖母曾经说的一句话,大忠似奸,大奸似忠。


      和平无事时期,谁满口爱国,举着民族大义的大旗,滔滔不绝给别人扣帽子的人,往往在民族危亡时,第一个投降叛国。


      因为正常人在和平时期,是说不出那样的话的,能说出那些冠冕堂皇的话,一定是将无耻演绎到极致的人。


      如果皇祖母还在世,一定会看穿韬塞的小人心性,会派更得力的大将进驻山海关,说不定是不一样的结果。


      “皇上恕罪,韬塞身为臣的弟弟,背叛大清,臣有管束不力之责。请皇上从重责罚。”


      常舒一看康熙表情,就知道康熙已经震怒。


      如果康熙眼看作为叔叔的韬塞,如此靠

第324章 帝王之术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