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三百九十七章 林哲开店[2/2页]

浮生千山路 小沐梳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么,但我通过与他们公司的老人那里打听清楚了,这姨太太的小名叫秋菊,那老人说这个老板娘可不简单的人物,会识文断字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,他还告诉我这姨太太的家务做的不好。但她在商界可是个人物,在上海滩黑白两道都吃得开。据说她还与杜月笙的姨太太关系非常好,经常在一起打牌喝茶,胡家从1940年来上海开始到1945年的六年间,胡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,他们现在已经将生意遍及南方4省,尤其是现在,胡家跟美国人做起进出口贸易后在上海滩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现在上海的码头上都是美国人的天下,江上行驶的到处都是美国人的船,他们名义上在查走私实际上就是在抢劫,这些美国佬自己还大量走私各种商品。美国人再将这些商品廉价卖给胡家商号,所以短短几个月胡家商号才发展的这么快。”范玉萍笑道:“不错啊,你打听的蛮仔细的。我问你胡家在抗战年间有没有跟日本有生意来往?”刘小晚说:“这倒没有,当年在日本人统治的时候胡家人还是做得很有骨气,他们尽量避免跟日本人打交道,这些事我们码头上的人都晓得,他们过去一直经营的是茶叶,所以基本上没有和日本人有生意来往,日用百货是美国人来了以后他们才做的,胡家现在住绍兴路的一座漂亮的公寓,这里可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带。”范玉萍说:“这么说胡家是才开始做日用百货的咯?”刘小晚说:“是的,所以生意刚开始才会这么忙嘛。”范玉萍说:“那行,看来我是要去会一会她了!”刘小晚高兴地说:“干妈,她真的你熟人啊?”范玉萍点点头说:“我们的关系还不一般呢!”她心想现在的秋菊早已经今非昔比,应该过的是典型的阔太太生活吧,刘小晚继续说:“胡太太在上海滩的朋友圈子几乎涵盖了整个上流社会,三教九流,黑白两道都有他们的朋友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做生意的人都是以和为贵嘛,不过听说这胡太太这两年一直独居,听说胡老板前年看上了一个戏子在外面置办了宅子。”还别说刘小晚的消息渠道还挺厉害。范玉萍听完长舒了一口气,心想幸好她没沾日本人的事,不然以她的脾气是不太原意去接触这位故人的。


      1945年10月20日,郑之长突然有事赶回湖南总堂,上海这边有杜竹亮暂时接手郑氏堂上海分堂的事务,而同日在上海黄浦滩码头的“林家”商铺正式开张,这是一间两层楼的商铺,开铺的钱是由范玉萍的那几根金条起家的,林哲父母现在已经搬回南京旧居。这年范玉萍的儿子清平已经满3岁。清平也会问爷爷奶奶自己的妈妈的事情,林老爷和林太太也会很大方地把范玉萍的相片拿给小清平看,并且告诉清平说:“妈妈现在国外,到时候我们也去国外就见得到妈妈了!”所以清平很小的梦想就是到国外去见自己的妈妈,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国外是哪里!


      1945年11月,在林巧夫妇的安排下,他们就带着清平和露中露华一起定居美国的加利福利亚的洛杉矶。


      一到洛杉矶,小清平就吵着要找妈妈,当清平摸着林巧的长发时就安静下来了,林巧一看到清平这么喜欢她的头发就亲个不停,而林巧看到他的相貌也是喜欢得不得了,这小家伙也非常依赖自己的姑姑,林巧经常带着清平和露中露华姐妹一起玩耍,再加上林巧自己的孩子也有17岁,这个家庭倒是蛮热闹的。


      林哲的商铺这天欢欢喜喜的开了业,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和药品,杜竹亮早上派了8个人过来,后来因为其他的事情就撤回了4人,但是仍旧有4个人在四处监视着,但是面对汹涌的人群他们也是疲于应付晕头转向,新店开张自然有优惠活动,这要进多少人啊没有一千也有八百,他们的眼睛根本就不够用,弄得他们疲于奔命目不暇接。


      杜竹亮得知消息后赶紧向警察局去求助,于是那边临时凑着来了十几个人,人家知道帮保密局做事得不到任何好处,都是出工不出力,不到半小时都找借口开溜了,气得泥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,他只能督促自己的人严密监视,他不知道有句成语叫十羊九牧,既然都在这里那都没用责任,这叫法不责众,看着干活的人不少可个个都在浑水摸鱼,大家都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,生怕多做了点,已经在这里差不多蹲守一天了连口水都没喝上,更别提什么油水了,再加上众人对杜竹亮都是口服心不服,还巴不得看他的笑话,结果是可想而知。


      

第三百九十七章 林哲开店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