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      侍中窦富走进,
      “卫将军请见。”
      刘据看了表兄一眼,
      “见。”
      卫青着紫绥朝服而进,紫绥金印,人臣之极,如此配饰,是在朝堂中顶大的,能有如此装饰者,现今大汉不过三人,
      卫青自有佩剑之恩,但私下见陛下时,他却从不佩剑,剑为凶器,卫青不想以血气冲了陛下,
      可能在卫青心中,牛儿的身份要比刘据陛下的身份更重,
      “微臣参见陛下。”
      卫青目光自然扫过霍去病,霍去病也唤了声不冷不热的大舅,
      “仇人”相见,分外眼红,已经带了点火星味了,其实卫青想着,去病要来求求自己,未必不能给他分予一些贤才,毕竟都是一家人,肥水不流外人田,但,要去低头求人,就不是霍去病了。
      舅甥就如此僵着,乐在其中,
      但看在霍光、平阳公主等人眼中,此舅甥倒像是小孩闹脾气,
      “大舅,此番进宫是何事?”
      “陛下,学宫已成,特来请陛下为学宫赐字。”
      卫青中气十足道。
      一听学宫两字,霍去病就气得咬牙,
      太坏了!
      大舅太坏了!
      刘据一想,确实是有此事。
      学宫平地建起,速度之快,令人咋舌,
      更令人敬佩得是,平阳公主的执行力,有什么想法,就要立刻完成,这种执行力,在男子中都少见,杀伐果断,
      此前刘据被请去过一次,他不喜太奢华,而学宫建的正合他心意,既不奢华,又显古朴简单,最贵的应该就是划出洛城以东的大片土地了,
      那时,卫青就提过一嘴,让陛下赐字,刘据也应了下来,
      现在是时候了。
      见陛下点头思索,卫青和霍去病都不由屏住呼吸,
      他们,或者说,天下人心中的学宫,都是齐国稷下学宫,毕竟在此之前,也只有这一个模板,稷下学宫是纯学术类的交流平台,谁来都能讲学,谁来都能辩论,诸子百家说撞击出智慧火花,最激烈之处,
      然而,在刘据心中却不同,
      易学宫,在他心中的未来模样,应是稷下学宫和岳麓书院的集大成版,
      稷下学宫常听,岳麓书院却不常听,岳麓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,书院这种模式,成于五代十国间,中原战乱,一些学者不事乱党,去山中隐居避祸,为保汉学不断,设书院著书讲学,
      相比于稷下学宫的辩论和交流,书院还带着文明传承之意,书院充满家国情怀,
      刘据觉得书院之家国情怀,与汉人的精神属性极其相似,汉人没见过后世的书院,而刘据想把更崇高的内容加入到易学宫中,
      人,总会死。
      王朝,总会崩塌。
      但总有股精神力量,牵系着整个民族。
      刘据希望易学宫,存在百年、千年。
      提起笔,还是那根秃头兔毫笔,
      思忖片刻,
      恐怕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了,
      卫青、霍去病挺直身子,忍不住跟着陛下的笔毫念出,
      霍去病:“风声雨声...读书声,声声入耳。”
      卫青:“家事国事...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”
      气象扑面而来!
      声声入耳,事事关心!
      刘据落下笔,也似有感悟,
      王朝总会更迭。
      刘据不想白来一次,他一直在思考,除了一个伟大的王朝外,他还能留下什么?
      董仲舒留下了“大一统。”
      张骞留下了“坚持。”
      刘彻留下了“自强。”
      那我呢?
      王不留行,却留下痕迹。
      一道在华夏民族心头擦不掉的痕迹。
      卫青和霍去病沉默,一股曾有过的心情又在胸中复燃,
      这种感觉甚至比王朝、天下还要浩大,
      卫青声音沙哑,感慨道,
      “恐没有比陛下所书,更合适易学宫的了。”
      霍去病赞同点头,
      二将俱是心属于陛下。
      卫、霍不约而同心情振奋,振奋于自己活在这个时代,也能随着他们的王做些伟大的事。
      刘据笑道:“一副字怎能够,我父皇定也想提,大舅,要麻烦你一趟了。”
      卫青哈哈一笑,
      “陛下,就算您不说,等下微臣也要去。”
      小猪最喜欢露脸装逼的事,不去找他真过分了。
      .........
      卫青没猜错。
      易学宫建成的消息,早就传进了刘彻耳中。
      刘彻起了个大早,虽然很不想承认,年龄大,觉也确实少了,
      一早就打扮精制,上衣下裳的款式一概不穿,通体锦丝玉袍沉下,上面龙纹用得也不突兀,只有在特定的光线角度,才会浮现出来,
      这也是刘彻的风格,庸俗的华贵,他早就不屑了,他喜欢那种看起来简约,但你再细看非常精制的设计,
      已然到了全新的装逼境界。
      刘彻在铜镜前欣赏自己,怎么看怎么满意,其余他人来看,恐怕都会赞同,刘彻形象这一块确实能打,
      高大,健壮,英武,再有久居人上的气质,谁看谁都会注目,
      久照不止,就怕刘彻突然来一句“吾与徐公熟美。”
      中贵人包桑在旁候着,很是肃谨,以他多年来侍奉陛下的经验,陛下并非看起来心情好,现在说错话做错事,就要遭至呵斥了。
      “包桑。”
      刘彻透过铜镜,龙眸定在包桑身上,
      “陛下,小的在。”
      包桑立刻应答,生怕慢了一句,又被挑刺。
      “你可知朕今日为何盛装?”
      还能为啥?等着卫将军来呗。
      “小的不知。”
      “真不知,假不知?”
      “真不知。”
      刘彻无奈又打趣的扫了包桑一眼,
      “朕知道,今日有故人来。”
      “陛下,这是如何知道的?是有人进过书牒,小的该死!完全没见过此书牒,不知有贵客登临,误了陛下的事!”
      说着,包桑微躬着身子,满脸惊恐,额头还有一层细密的汗珠,
      见到包桑的窘样,刘彻心情大好,
  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!
      并非是有人通了什么书牒,你也没做错任何事。”
      包桑恰到好处疑惑的抬起头

第89 章 赐字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