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 241章 论功行赏[2/2页]

家父汉武帝! 智者的土狗儿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瞠目。
      先秦以降,至西汉,最珍贵的并不是土地,最珍贵的是人。
      西周分封不仅赐土,更要赐民,层层分封下,土地也是赏赐给公卿之族,绝不会赏给普通人,抛去政治因素,从最基本的经济角度来看,这是极为合理的。
      因为,耕种从来都是集体性项目,集体性的特点,就只能以族为单位来进行,
      宗族往前叫氏族,也是因为要抱团生产生活。
      大片土地是有,唯独是缺人。
      三辅地又死了这么多人,天灾之下,这都是自己的子民,刘据如何不悲怆?
      听闻陛下仰头长叹,群臣俱是拜倒,
      “臣等不淑,故遭此大灾。”
      汉时的君臣关系还很纯朴,继承于春秋战国时的君臣特点,休戚与共,荣辱一体,
      称魏晋是浪漫的朝代,纯是胡说八道,魏晋是最礼乐崩坏、毫无道德的时代,反之,各种人格关辉的故事,春秋战国时才多见于书。
      至于到了明朝,就不要提什么君臣之义了,君臣对抗的时候远多于君臣和睦时,文臣上奏万历酒色财气疏,转着圈的骂你,反正一出事,肯定皇帝第一锅,跟我们大臣没关系。
      “非汝等之失,朕不谷不德,所幸有诸卿相助。”
      “三辅当免税免赋三年,以缓民心。”
      “陛下圣命!”
      “丞相霍光有功,赏...”
      “陛下!”
      霍光叩倒,“臣为太子太傅,却无能于事,有何功劳可赏?臣叩请陛下收回成命!
      三辅各地官吏戮力同心,此应是他们的功劳,还请陛下封赏!”
      众官员听到耳中,不由齐望向霍光,其中从三辅出来的官员,皆是眼露感激。
      在百官看来,丞相是百官的老大,应替他们发声。
      “准。”
      刘据一字轻轻落下,
      “三辅各郡举孝、廉者再加二,各地官吏俱有赏赐,金日磾,你记下。”
      金日磾走出,
      “是,陛下。”
      众人心中大震,赏赐固然惊喜,没想到的是举孝廉的名额还增加了!
      原各郡国,现在的各郡,每年举孝廉的名额都是固定的,三辅特加名额,如此圣恩,让百官福至心灵。
      “公孙敖。”
      “臣在。”
      “你此番立功甚大,救抚百姓无数,你一心为民,当得大功,进你为太仓令,赏金百,赐宅二,赐绫缎百匹。”
      刘据封赏可谓一步到位,包办到底,既然赐你当官,
      当官肯定有用钱的地方,那就赐你金。
      当官还要有住的地方吧,再赐你宅邸。
      是不是还要有两身衬套的衣服穿?
      再赐绫缎!
      除了赐田外,其余都完备了。
      现在刘据不会轻易赐田,此中涉及的事物太复杂,不如多赐些钱布。
      众官员听得是两眼发红,
      陛下相比于太上皇,赏赐的力道非但没减少,反而更猛了!
      为民做事就有赏,好好办事就有赏。
      就这么简单。

第 241章 论功行赏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