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862章 驻村干部不是摆设[2/2页]

官路浮沉 争渡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下一眼看到了宋思铭。
      那天,去王寨乡年货节有三个人,驻村干部武晓丽,村支书姚增来,再就是村委会主任姚增喜。
      姚增喜立刻停下手里的活,跳下大货车,来到宋思铭面前。
      “宋乡长!”
      “这就是帮我们把山楂卖出去的王寨乡宋乡长!”
      姚增喜大声向村民们介绍宋思铭。
      “谢谢宋乡长!”
      “谢谢宋乡长!”
      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向宋思铭表达感激之情。
      姚家岭村的山楂,最开始走的是零售模式,那时候,村里山楂树不多,自己开着三轮车赶集卖卖就能卖完。
      后来,大家看着山楂能卖钱,开始大规模种植山楂,结果,一下就供大于求了。
      附近没有大型加工厂,光靠零售,根本消化不掉几百吨山楂,只能联系外地的客商,来收购。
      行情好的时候,外地收购商也不说路的问题,但行情不好的时候,就以路不好走压价,而今年,属于行情最不好的一年。
      连压价都不压价了,干脆就不来了。
      直接造成了姚家岭村山楂的整体滞销。
      驻村干部武晓丽说到几百公里外的王寨乡年货节卖山楂的时候,村民们都不相信山楂能这么卖。
      包括几个村干部。
      可结果却是,武晓丽只去了一天,就把山楂卖出去了,还是以高价卖出去的。
      这一刻,大家终于明白驻村干部不是摆设,有事是真管用。
      当然,村支书姚增来和村委会主任姚增喜,回来之后,也告诉大家了,在卖山楂这件事上,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,是王寨乡年货节的组织者,王寨乡乡长宋思铭。
      是宋思铭找到新粮集团的高管,新粮集团才会收购大家的山楂。
      这几天,大家没干的别的,就是卖山楂。
      几乎每天都运走两到三车,每车三十吨。
      今天这是最后一车。
      新粮集团的钱,给得也痛快,装好车,钱马上到位,拿到钱,大家总算是能过一个踏实年了。
      村民们也没忘记为了卖山楂奔忙的武晓丽,各种年货偷偷往武晓丽住的地方扔,武晓丽想退都不知道退给谁。
      而宋思铭这边,也有村民提议,趁着过年,派几个代表,去看望一下宋思铭,给宋思铭拜个年,表达感谢。
      没想到,他们还没行动,宋思铭就先到姚家岭村了。
      几十号村民,分分钟就把宋思铭包围了起来。
      争相邀请宋思铭到家里吃饭。
      这在农村,绝对是最高礼遇。
      村民们的热情,让宋思铭受宠若惊,一个个的拒绝,肯定拒绝不过来,他只能跟村委会主任姚增喜说:“增喜主任,大家的好意,我心领了,我今天就是顺路过来看看陈老师,看完就得走,王寨乡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我,我实在没办法在村里吃饭。”
      “陈老师就在村后的小学。”
      “我带您过去吧!”
      那天在年货节,姚增喜也看到宋思铭的工作状态。
      宋思铭这个乡长比县长都忙。
      没空吃饭,肯定不是一句托词。
      于是,他先带着宋思铭办正事。

第862章 驻村干部不是摆设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