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p;  金鳞心念一动,洪流倒卷而出。


      片刻后,金鳞的神魂之力跟随精神洪流返回精神之海。


      这一次,精神之海又扩大了一倍之多。


      金鳞大喜。


      他来不及思考,就这样操控着精神洪流在混沌之灵和自身之间来回穿梭,往复循环。


      一道道愈加璀璨的白光从他的指尖射出。


      精神洪流每冲刷一个周期,精神之海的容量就会扩充一倍,与此同时,精神洪流也会变得磅礴许多。


      只不过,金鳞并未思考精神洪流体量增加背后的真正原因,而是沉浸在精神之海扩容的喜悦之中。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某一时刻,金鳞猛然睁开双目,指尖光芒逐渐暗淡,直至消失。


      他收回食指,站起身来。


      下一刻,他心念一动,混沌之灵竟然化作一道白光射入他的眉心。


      从此刻开始,他与混沌之灵心意相通,混沌之灵也不再对他设防。


      但是,混沌之灵远古深沉,神秘深邃,就像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,且其中信息晦涩难懂,一时之间金鳞也无法将其窥探明白。


      他只知道混沌之灵温和纯正,毫无暴虐戾气。


      不像那束黑光。


      想到这里,金鳞再次望向体内,黑光肆虐,组织溃烂,龙凤圣体自行催动,不停地修复着溃烂的组织。


      “咦!”


      金鳞有些诧异。


      因为他发现黑光的速度似乎减缓了许多。


      难道黑光消耗巨大,无以为继?


      片刻后,金鳞摇摇头。


      原来黑光的速度并未减缓,之所以有如此感觉,是因为……


      金鳞慌忙查探自身。


      “我靠!”


      金鳞大惊!


      “天道圣人!!!


      老子居然从一尸圣人突破到了天道圣人。”


      他无法相信先前的精神双修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境界提升。


      “天道圣人!”


      金鳞口中喃喃道。


      他伸出手掌,一枚圆球出现在掌中。


      圆球之中云雾弥漫,透过迷雾隐约可见山川大河。


      “果然是天道圣人!”


      没错,天道圣人的标志便是拥有开创崭新天地的能力,并且他们在这里拥有制订全新法则的至高权利。


      道生万物!


      道于万事万物中,又以百态存于自然。


      天道:永恒运作的法则。


      所以,拥有创造万物的能力者,便是天道圣人。


      生存在这方天地内的生灵,都要遵守天道圣人的法令,否则就会得到惩罚,譬如天劫、三灾:五百年雷灾,五百年阴火,五百年阴风。


      ……


      正因为金鳞的修仙境界得到巨大提升,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以前大不相同,所以黑光行进的速度在他眼中变的慢了许多。


      金鳞心念一动,吞噬之焰奔涌而出,目标直指黑光。


      眨眼间吞噬之焰便对黑光完成了包围。


      金鳞的大手悍然握下。


      “熊!”


      吞噬之焰爆燃,将黑光彻底吞没。


      “嘭!”


      黑光再次消失,继而化作一道光束出现在吞噬之焰的外围。


      “咦!”


      金鳞大惊。


      虽然他的修仙境界增加了,但吞噬之焰并没有增强。


      这是因为神火的威能与灵力成正比,而并非与法力成正比。


      修仙法力的增强只能强化他对神火的控制力。


      并不能强化神火的威能。


      金鳞仔细分析,他的法力增强与白光密切相关,而白光又与黑光气息相同,也就是说黑光与法力有着密切相关性。


      吞噬之焰与灵力存在密切相关性。


      所以,黑光与吞噬之焰相比,一个类似精神,一个类似灵力。


      精神为虚,灵力为实。


      所以黑光为虚,吞噬之焰为实,以实击虚,自然毫无收获。


      采用吞噬之焰灼烧黑光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。


      可是,为什么之前的吞噬之焰对精神有着非常好的炙烤功效,现在对于类似精神的黑光却毫无效果,这岂不是很矛盾。


      这就涉及到了道的根本。


      《道德经》开篇说道:


      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

      无名,天地之始,有名,万物之母。


      这里“名”便是形态的意思。


      无名和有名,乃是虚和实的概念。


      譬如一粒粟米,一颗尘埃,乃有形之物,是实。


      道书有云,无名即无极,有名又称有极。


      故天地有极。


      《列子》曰:太初者,炁(qì)之始也。


      大意为:天,积气而成也。


      这里的炁(气),便是先天一炁,混沌一炁,也叫做奇点。


      所以,从广义上讲,神魂之力、混沌之气,也是有名之物,与吞噬之焰同属于实的范畴。


      所以吞噬之焰对于神魂有着炙烤之功效。


      可是眼前的黑光与白光气息相同,白光属于混沌之气,黑光自然也应该是混沌之气,也应该属于实的范畴。


      这岂不是自相矛盾。


      不慌!我们不妨继续分析。


      无名乃是无极,太虚之意。


      从物理角度来分析。


      太虚类似于场的概念。


      道家有云:有无相生。


      无名与有名之间可以相互转化。


      类似于物理概念中的电磁转换。


      所以无名可以转换为有名。


      虚也可以变成实,虚变成实以后就会被吞噬之焰炙烤。


      所以眼前的黑光和白光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混沌之气。


      他们还属于太虚的层面。


      因为他们曾被盘古一分为二,由实化为虚。


      只要再向前一步,他们便会成为混沌之气,成为实。


      但是,此刻他们还是虚。


      想到这里金鳞有了主意。


      他心念一动。


      “嗖!”


      白光射出。


      黑光顿生感应,骤然停滞!

第342章 有无相生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