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三百零一章 扩建[2/2页]

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山村户口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去吧!”
      虽然是副厂长,但他的威严还是很足的。
      本来想要闹着要工资的人,看到副厂长这个样子,顿时怂了。
      大家跟着走进厂子。
      王副厂长看了眼大家,有对其中一位管理层说道:“小李,你到里面将大家都喊出来,机器先停一停。”
      小李是车间的组长,也是一个搞技术的人,厂里的高级技术工。生产线坏了,都是他修理的。
      “明白!我这就去。”
      不一会,厂里的人都喊了出来,有上百号人。
      放在后世,一百几十号人的工厂,只能说是小加工厂。但在这年代,不能说小了。
      王副厂长用手虚压:“安静,都安静一下。”
      见大家安静下来,王副厂长接着说道:“我在这代周厂长跟大家公布点消息。厂里拖欠大家工资,周厂长一直记着,今天晚上之前,就把大家的工资都结了。
      周厂长给我们厂拉了投资,不担心资金的问题了。厂里不仅把大家的工资结了,从下个月开始,还给大家涨工资,涨20元。
      接下来,会给大家放个假,厂里要改生产线,以后不生产随身听,而是生产cd机。此外,我们厂要扩建,招工一千人以上。
      身边需要岗位的,就去找刘主任报名登记。不过,前面走了的人,就别回来了。”
      信息量很大,在场的工人足足消化了好几秒钟,才有人无比惊喜地询问、确认。
      “王厂长,这是真的吗?今晚前就能发前面的工资,下个月还涨工资?”有人迫不及待地询问。
      小李也十分诧异。
      没想到他们厂要生产cd机,他以前说过的,但王副厂长等厂领导都不重视,没有放在心上。
      实际上也不是不放在心上,作为厂里最厉害的技术员,小李的话,他们还是重视的。但之前他们厂有困难,维持下去都难,还谈什么生产cd?
      那都是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好吗?
      王副厂长瞪了她们一眼:“我们周厂长拉了2000万投资,还能欠你们那点工资不成?”
      2000万?
      在场的人面面相觑,就连小李都瞪大眼睛。
      对他们来说,两千万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,那得多少钱呀?难怪,厂里要给大家结工资,以后还要涨工资。
      有钱了呀!
      还是周厂长厉害,出去就给厂里拉了那么大的资金回来,不用倒闭了。
      “加20元工资,那我以后一个月80元。李组长,你厉害了呀!超过100元。”一名工人跟李组长说道。
      李组长作为厂里很重要的技术工,工资很高,95元。再加20元的话,那就是115元。
      小李同样激动,但他激动的原因跟大家不太一样。他家并不怎么困难,拖欠几个月工资都无所谓,加不加工资也不在意。
      ….他喜欢搞技术,早就惦记着cd机了。
      “小李跟我到办公室,其他人解散。”王副厂长又说道。
      其他人,已经恨不得立即回家,跟家里人分享这个好消息。
      ……
      周志刚来到县政府,他跟县长也见过几面,所以还算熟络。
      “周老板,县里也想帮你们厂,但你也知道……”县长看到周志刚来,就有点头疼了。在这之前,周志刚就来过两次了。
      说厂子快要倒闭,求县里帮帮忙。无论是贷款,还是产品销售,都希望政府能支持一二。
      县政府当然也是不希望自己县的厂子倒闭,毕竟一个场子倒闭,上百工人就要失业,难搞呀!
      可银行又不是他们政府开的,没有权利命令银行批贷款。
      周志刚笑道:“县长,我这次来不是要钱的。我已经拉了不少资金,厂子现在不缺钱。”
      县长一听,顿时松了口气。
      不是来要钱的就好,一切好商量。
      同时,他也好奇,这家伙拉了多少资金,看他的样子,好像真的不担忧了呀!
      “哦!那就好,那你这次来,所为何事?”
      “跟县长您要政策,我……”接着,周志刚把事情说了一遍,甚至告诉县长,投资的老板就是我们国内亿万富翁江宁。
      为了引起县里的重视,周志刚也只能这么做。
      其实,前些年我国就出现了亿万富翁,江宁并不是首位。
      首位亿万富翁应该是牟其中,说起来,某其中也是一位传奇人物。
      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,但听了他的事,很多人绝对会瞠目结舌。
      他曾空手倒卖4架飞机,凭一己之力在俄国发射了2颗卫星,想要轰炸喜马拉雅山,想将印度洋海水引进青藏高原。
      1982年初,牟其中趁着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的经商热潮做起了日用品生意,本钱只有300块人民币,这是他全部的家当。
      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,他很快就迎来了开门红,由于聪明过人,他头一年就靠这300块钱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,整整8万元人民币。
      第一次做生意就成了“万元户”,尝到甜头的牟其中顿时信心大增。
      在去首都的途中,他无意中听到有人说北方大国在卖民用客机,要是有渠道肯定能大赚一笔,于是牟其中灵机一动,又打起了倒卖飞机的主意。
      于是他不断搜罗各方资源,用北方大国要的一些生活物资直接兑换了三架飞机,并成功高价卖出,前前后后赚得盆满钵满,一亿身家很快就赚到手。
      可惜,在前些年,那个务实的年代,牟其中这种超前并不是正经的经商之道,因为总是“空手套白狼”式赚钱,他被人恶意举报,然后进了监狱。
      只有江宁知道,这人出狱后,很快又能挣到一个亿。
      他出狱的时间,刚好碰上北方巨人倒下的天赐机遇。什么飞机、卫星等都敢搞,不得不说他胆子大。
      可这世界就是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。
      有些人,天生就是做生意的。
      “哦!搞出口的?行,这事县里先开个会谈论一下,你别急。”县长果然大喜。
      无论是江宁,还是两千万投资,又或者出口创汇,对他们而言都很感兴趣。
      .
      山村户口提醒您:看完记得收藏

第三百零一章 扩建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