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五十九章 第一个除夕[2/2页]

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山区农夫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bsp;  夫妻俩配合相当默契,也让他真正体验了一把推碾子的感觉。
      烙糜子饼算个技术活,王满银的记忆里虽然知道,却并不在行。
      好在有兰花,万事大吉。
      首先需要把糜子碾成面,再加水和成面糊,放着发酵一夜。
      做这种吃食还需要一种特殊的工具……鏊子。
      它是铸铁带盖的圆形小饼铛,中间部分微微鼓起,直径差不多六寸左右,下面有三个支腿。
      这东西在其他地方用来做杂粮煎饼,黄土高原这边主要是烙糜子饼用。
      等鏊子底部加火烧热,上边搽油,倒入面糊。
      再盖上盖子,等几分钟就熟了。
      王满银家没有鏊子,只能拿着糜子面糊去别人家借用。
      等他们赶到时,正好碰到几个婆姨凑在一起烙糜子饼。
      不得不承认,无论后世还是现在,女人结了婚之后,一旦开起车来,男人都害怕。实在是胆大之际!
      这些婆姨们边烙边尝,大声讨论着谁家的“面”又粗又硬,用起来带劲;谁家的“面”又绵又软,不顶用……
      王满银原本想给兰花打下手的,听话茬不对,赶忙起身走人。
      等兰花忙完,他才挽着荆条筐回家。
      做好的糜子饼晾干后吊在窑洞顶梁上,以备迎来送往之用。这玩意儿保质期超长,能放几个月都不会坏。
      除了做吃食,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少,打扫窑洞院子、贴窗户纸、理发等等。
      这年头同样讲究正月不能理发,所以人们一般都赶在年前去公社理发店。
      大年三十,黄土高原这边叫“月尽”,分为大小尽,大尽三十天,小尽二十九。
      这一天,人们吃罢早饭就开始忙着贴窗花、对联。
      王满银家对联早两天就准备好了,特意找会计王富贵帮忙写得。这人不但算盘打得精,毛笔字也很好。
      内容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吉祥语“”“破四旧易风易俗、树新风不忘党恩”,“四海翻腾云水怒、五洲震荡风雷激”,“春风杨柳万千条、六亿神州尽舜尧”……
      除了窑洞门上外,院子路口、门前大树、石磨、锅台等地方,也要贴上相应的单联。
      比如“抬头见喜”、“门迎百福”、“根深叶茂”等等。
      平常时间,大多数人家一天两顿饭,今天都吃三顿。
      毕竟忙一年了,总要吃顿饱饭。
      王满银家就两口人,除夕自然过的简单。等天黑时,便早早把一锅拍饺子下到锅里。
      这时,村里的大喇叭毫无征兆响起来。
      依然是熟悉的旋律:“天上布满星,月牙儿亮晶晶。生产队里开大会,诉苦把冤伸……”
      王满银极其无语的来了句:“有没有搞错,这个时候开会,大年三十儿也不让人闲着。”
      兰花听到吓一跳,赶忙劝阻道:“满银,可不敢瞎说。”
      “放心,我又不傻,不会在外边说的。”王满银拉着婆姨的手,给了个肯定答案。
      事实上,年前半个多月,村里的大喇叭几乎天天都在响,吆喝着要“xx化”。而且开会也特别密集,各种学习背诵,各种忆苦思甜。
      总之,热热闹闹,气氛非常活跃。
      王满银原本以为今天年三十儿,村里喇叭该歇歇。没有想到,仍然少不了这一茬。
      “咱们快点吃饭,吃完早些过去,”兰花也没多说啥。
      看锅里饺子翻腾了,忙添了瓢凉水。
      萝卜馅儿的饺子,稍微放些猪油瘦肉,味道吃起来很好。
      饭后,两人锁上门,留大黄看家,便朝饲养室大院走去。
      一路上,不断看到有碎娃们聚在一起放鞭炮。
      这年头都不富裕,每人能分几个鞭炮,听听响已经很不错了。
      wa

第五十九章 第一个除夕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