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 来奉新之后,李清和总共就收到家里一封信,无非就是家里很好,孩子也很健康,父亲去了镇上做账房先生,家里总有些收入,不用等着他往家里寄钱。还有就是最后一封信里夹着一张一家四口的照片,母亲手里抱着他的儿子——李国弘。
他仔细摩挲着儿子胖嘟嘟的小脸蛋,不知是不是光太强的原因,他的小脸亮亮的,却并不是很高兴,像是受到了惊吓。然而仅仅是这张小脸,依旧让李清和看了好久,之后他的手指慢慢从秀枝和李母李父的脸上划过,对照片凝视了许久,小心翼翼的把它收在了自己的贴身口袋里装好。
还未进入三月的南方[1941年三月],已经暖洋洋的了,排长站在整个一排队伍的正前方,宣布一项重大决定:“根据我方的情报显示,这几日,上高的日本军开始蠢蠢欲动了,日军33师最近有往南昌进军的迹象,上级也下达了警备通知。我希望你们最近这段时间能打起精神来,每日操课不能有一丁点放松,都听明白了吗!”
一句“听明白了!”震得不远处树上的麻雀全都飞了起来。
付连长鼓着掌从队伍右后方走了出来“很好,我要的就是这种气势,我刚从二排过来,他们也很有信心。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,那早晚有一天,小鬼子要被赶回他的老家去。”
一排排长看连长过来,赶紧让开自己的位置,并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
付连长也回敬了一个军礼,继续说“刚才听见大家都这么有气势,我也很欣慰,我带出来的兵,我有信心,这次再打一个胜仗。给咱们连好好长长脸,但是,都要给我活着回来,能不能做到!”
所有士兵比刚才更加大声“能!”
紧急集合结束就开始了紧张的操课,没人敢有一丝松懈,因为大家都能感觉到这次情况确实十分严重。渐渐,气氛也越来越凝重,短短几天,已和天气形成了极端反差,然而天空依旧艳阳高照。
不到一周,李老头便在县城的城南找到了住处,在这,县城里那些做工的人们,基本都拖家带口的住在这里。地上由于刚下过小雪湿漉漉的,不宽的巷子里,有的地方还有搭起来的小棚子,更是显得拥挤不堪。根据家里的状况和现在的收入,也只能住在这里了。
一个院子里住了三户人家,一家小夫妻带个四五岁的小女孩,刚好这家的小两口都在县里的一家店里做短工,平时还兼做一些零散的工作。另一户是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和她的婆婆,她男人也被抓去当兵,她自己做着许多兼工,婆婆也是在帮人家洗衣服,做些缝补。家里没有什么地,就带着一家老小出来讨生活。大点的是个男孩子,已经7岁了,每天去街上卖报纸,小的是个女孩,有的时候她出去上工还背着她一起去。
还有一户就是房东,是对老两口,房东姓刘,房东刘先生是一个老师,在不远的一家学校当老师,不上课的时候就在家陪着太太,看邻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他都会伸出援手。这个房子是他家的祖宅,他是家里的独子,所以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家里的财产。由于附近都是老房子,很多人都将房子租出去,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刘太太原本也是在同一个学校里当老师,可是他们的两个儿子半年前相继死在了战场,她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太好了,辞了学校的工作,在家休养。而李老头的那间房是稍大的,每个月要比其他两家贵一点。李父先订了下来,等搬进来再付两个月的房租就可以了。
既然找到了住处,其他问题就不太大了。李母和秀枝收拾一下家中的贵重物品,和一些大人小孩的衣物,其实说是贵重物品,不过是些银钱,穷苦人家并没有多少家底。如果长期不在家,银钱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不安全。
一家子挑了一个吉日,坐着去县城的小骡子车,拿了三大包行李,李二婶帮她们拿到村头,二人坐上车,抱着靖安就去了县城。
李老头在县城南门那里接上他们,便带着他们去了他们的新家。李母和秀枝都是妇道人家很少出门,也几乎没有来过县城,一路上东瞧瞧西看看,李父有点着急了:“快走吧,看的日子多的是,你们安顿好了我还要赶回去做账。”两人连连点头。
李母和秀枝走在狭窄的巷子里,心里有些忐忑,也对他们的新家有些憧憬。李父将钥匙交给他们,然后把剩下的房租给了房东老两口,便急匆匆的赶回粮店去了。因为房子本身就被老两口打扫的干干净净的,婆媳二人把行李整理出来便好了。
第六节 举家搬迁[2/2页]